看趙紫陽的《改革歷程》,當然很沉重,但沉重之中,也有趣怪的地方。
比如說,鄧小平私下說了一通對學潮的意見,李鵬來不及就用各種宣傳渠道將之公開發表出來。鄧爺爺就這樣給他賣了,氣得要在下一次見面時駡他,叫他下不為例。
這種場面,就很趣怪。堂堂國家領導,就像今日的藝人碰到了古惑記者,當他是朋友,說了幾句心裏話,說完覺得有點不妥,追加一句:「不要說這話是我說的。」不料那記者連最後一句也寫了出來:「他說不要說是他說的。」
鄧爺爺就這樣給人擺上了枱。
還有趣怪的,是政治局委員有什麼事情,在考慮要不要跟鄧小平滙報之前,會先打電話去問鄧小平兒女的意見。
鄧小平的兒女的唯一身份,就是「鄧小平的兒女」。
政治局常委要商量國家大事,向一個已經「退了休」的普通共產黨員問意見已經很令人意外,但在問這位老黨員之前,還要先問過他兒女的意見,那就,這就更是趣怪了。
「趣怪」「趣怪」,就是又「趣」又「怪」。「趣」是啼笑皆非,「怪」是不合情理。
共產黨的總書記,共和國的總理,人民代表大會主席,都要向一個沒有任何實際頭銜的老人徵求指示,在徵求指示之前,還要先誠惶誠恐向他的兒女打探口風。
誰說中國沒有皇帝?
有皇帝就有忠臣和奸臣,但忠臣奸臣都沒有用,全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