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論中國:紀委的春天 法治的冬天 - 李平

盡論中國:紀委的春天 法治的冬天 - 李平

廣東多位省部級官員接連落馬,中紀委的權勢再受矚目,加上中紀委近日下令資助縣級紀委擴權擴編,令地方紀委官員歡呼「春天來了」,一掃三年前被降級的頹風。但是,中紀委反貪背後的權鬥性質、凌駕於司法的體制、罔顧司法人權的辦案手法,實在無法贏得掌聲,反而令人擔心中國法治的冬天還要延續下去。

擴權擴編 滿足權鬥需要

司法腐敗是內地民怨載道的主因之一,也導致每年數十萬人湧入北京「告御狀」。司法不獨立、黨大於法,是司法腐敗的根源,但中共當局本末倒置,讓原本只應執行黨紀黨規的紀委變成最高執法部門,享有超過司法機構的執法權,猶如明朝的東廠、西廠,結果紀委官員濫權濫法,湖南省郴州市前市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曾錦春被稱為「第一貪紀委書記」,只是揭開紀檢系統腐敗冰山之一角。
內地在2006、2007年的地方黨委換屆選舉中厲行「減副」,即減少黨委副書記的人數,其中,紀委書記一般不再兼任黨委副書記,變相將紀委降級,這也被視為中央加強約束濫權濫法的紀委的一個舉措。
但不到三年,紀委的權勢再度膨脹,中紀委近日連發九號、十號文件,下令加強縣級紀委的地位和裝備,包括增加人員編制、紀委書記在黨委常委中排位在前,新配備的汽車、電腦、攝錄機、相機和錄音筆等,由中央財政補助50%至80%,其餘由省級財政負擔。地方紀委官員更進一步要求恢復紀委書記兼任黨委副書記,改變近年紀委被「虛化」的狀況。
中紀委將深圳市長許宗衡拉下馬,外界相信主因不是許宗衡涉貪,而是在利益分配問題上得罪了權貴,「深圳的小科長後面都可能有北京的大後台」。紀委此時擴權擴編,與其說是反貪的需要,不如說是中共十八大之前權鬥的需要。紀委無論如何強大,都解決不了無官不貪的問題,反而令中國司法獨立、以法治國的目標更加飄渺。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