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個半自由市場半計劃經濟的國家,因此,投資中資股不能不了解中央的經濟規劃。再過一年半,十一.五規劃將完成,新的十二.五規劃,即2011年至2015年的規劃已經密鑼緊鼓的籌備中。
從十一.五規劃開始,香港已被列為規劃中的一部份,十二.五規劃最大的特點,將會是把傳統的「國強民富」改為「民富國強」,先後次序轉了過來,這表示將來會更努力地藏富於民,推動民間的內部消費,錢不再像過去一樣,高度集中在政府手上,而是讓老百姓更加富裕。
要富民,首先得減稅,我估計減稅會是十二.五規劃中一項重要的政策,讓更多人分享改革開放的結果。
要民富,就該鼓勵人民擁有物業,擁有自己居住的住宅物業,這在相當程度上保障了房地產企業,保障了房地產股。
當我們一談起內地的房地產事業,我們馬上想到內地的房地產股,但實際上,今日多數的香港房地產企業都早已進軍內地房地產市場。香港房地產企業進軍內地起步比較慢,但是有後發先至的力量,因為資金比內地同行雄厚,方便搶地。
至今為止,中央政府已經公開宣佈支持這樣那樣的行業,就是房地產業至今未獲中央開口支持。但是,內地房地產市場又的確出現了很強的復蘇現象,這是沒有官方的祝福之下,單憑自由市場能做到的嗎?當然不是。中央政府沒公開宣佈支持房地產業,但沒有阻止地方政府支持房地產業,最重要的政策是減利率,放寬人民買第二套房。
有地方政府護航
地方政府不能不支持房地產事業,因為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就是賣地,要土地賣個好價錢,房地產價格就不能下跌。
2008年10月,內地房地產股股價普遍比2007年高峯期下跌90%,那是因為這些企業的負債高,市場擔心這些企業會倒閉,於是人人賤價出售。現在,這些股份的股價已上升多倍,我不斷力薦的富力地產(2777),股價也早已升超越其每股資產值,有好些讀者問我是不是太高了,該不該放掉?
我的看法是,股市永遠是由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股價出現折讓或溢價,只是鐘擺的效應,更重要的還是政府的政策,中央政府是不會讓房價「飛升」與「急跌」。
曾淵滄
城市大學MBA課程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