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天眼無功而還,負責安裝的機電工程署承認,天眼高空閉路電視監察系統有盲點,並受天氣及時間影響拍攝清晰度。有學者及保安專家直言,不能單靠天眼,當局需加派警力作高空巡查,並可考慮在附近大廈天台裝設電子感應器。
機電工程署電子通訊經理黃惠民昨出席油尖旺區議會特別會議時表示,現時採用的天眼系統由日本製造,是高清攝錄,但他承認系統並非萬能,轉角位及招牌遮擋位置未必拍得到,並受天氣及時間影響清晰度。
「就算高清都冇用」
科技大學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副教授區子廉指出,天眼有不少局限,鏡頭與目標物相距越遠,影像越模糊,「就算高清都冇用」,旺角區又有不少招牌及強力射燈,干擾拍攝。
他說,另一關鍵之處是攝錄機的儲存量,「有時會為咗慳儲存量,減少每秒拍攝嘅容量,但掟嘢係一剎那,可能唔夠一秒,咁就有機會走雞影唔到。」他建議在附近大廈天台裝置與天眼接駁的電子感應儀器,一旦感應到任何異動,天眼系統可立刻將鏡頭轉到該方向拍攝。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青衣)首席講師兼保安專家梁秉雄也指出,旺角裝設兩組共八個攝錄鏡頭的天眼系統,不能覆蓋所有範圍,當局應加派警力作高空巡查,以及要求區內大廈加強保安措施,方能有效防止同類罪案。
從事保安工程的聯科工程有限公司銷售經理蔣兆基估計,旺角的天眼有效距離只有數十米,他建議採用每部三萬元的紅外線鏡頭攝錄機,有效距離可達120米,並有助提升天色昏暗或下雨時的影像清晰度。他認為旺角的攝錄機數目應增至近40部,並按需要在大廈高、中層裝置可變焦或可預設特定拍攝路線的攝錄機,近距離的鏡頭可加局部遮蔽功能,涉及私隱的部份加密,並設定密碼,只有高級警務人員才可解碼,加強保障私隱。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昨表示,公署早前已向油尖旺區議會就安裝天眼提供意見,公署會密切留意事件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