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近況 - 李純恩

上海近況 - 李純恩

前兩天寫了一篇駡上海人的雜文,隔天收到一位在上海工作的香港朋友電郵:「看到你的文章,想告訴你,上海這個『國際金融中心』已經一個多星期沒有外國報紙了,當然包括香港報紙。不論你是《明報》或《信報》,銀行訂的財經報紙一律扣查。打電話去問,就說內容不符合國情之類的黑講白講。」
朋友在一家港資銀行工作,銀行訂的財經報紙都看不到,可見形勢緊張。她說的那「一個多星期」,正好是「六.四」前後,敏感時期,上海做的工夫一定比其他城市足。
有一次跟楊瀾聊天,那時候她還在經營陽光衞視,總部設在上海,但把創作班子放在北京。
問她為什麼會作如此安排,她說因為上海表面上是個洋化開放的大都市,其實在政治上,比別的城市保守得多。一件事情,如果中央畫一個圈,北京人敢做到九成,但上海人只敢做到七成,還有三成,不用中央出聲,自己就廢了。
所以,創作的事情,不能在上海做,因為上海人膽小,怕惹麻煩。
那上海人可以做什麼呢?
楊瀾說,許多外國資料的翻譯工作,上海人就做得比北京人好。所以,那時她把電視台的翻譯工夫,都放在上海,讓上海人做。
今年是「六.四」二十周年,北京緊張得要命,上海自然就不用說了。新聞報紙固然都封鎖掉,財經報紙也不可走漏,誰知道寫財經的人裏面,有沒有搗蛋鬼?
這就叫「政治正確」,寧枉毋縱,少看一個星期境外報紙會死嗎?要是放鬆警惕,出了事,那才要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