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費偏高 研究費偏少創新科技署浪費公帑

行政費偏高 研究費偏少
創新科技署浪費公帑

【本報訊】政府創新科技嚴重浪費公帑事件又出現。政府於06年才成立的四個研發中心,每個平均只有18至31人,行政營運開支與研發經費的比例卻高至1:2.1,被轟浪費。四中心各有一名總裁,有中心的僱員年薪平均達92.7萬元。最高薪的一名高層月薪超過20萬元,比得上政府部門首長的常任秘書長。負責把關的創新科技署承認要檢討,考慮合併所有中心。
記者:呂焯均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轄下創新科技署提供的資料顯示,政府於06年初以創新科技為由,挑選五個重點科技範疇,設立五個研發中心,希望促進科技研發,並把成果轉移至市場和商品化,支援本港工商業界。
五個中心分別是汽車零部件研發中心、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資訊及通訊技術研發中心、物流及供應鏈管理應用技術研發中心、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
五個中心只有資訊及通訊技術研發中心,是直接隸屬應用科技研究院,由政府撥款給應科院營運。其餘四個中心均是獨立運作,由政府撥款。06/07至10/11五個年度,該四個研發中心用於研發的實際及預算開支合共約10.6億元,每個中心由約2.5億至3.1億元。同期,四個中心的行政營運開支合共高達2.99億元,營運開支最大是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佔9,760萬元,其次是汽車零部件研發中心8,950萬元。兩個中心的營運開支與研發開支比例為1:2.1及1:2.8,即是每3.1及3.8元經費,便有1元是花在行政營運費用,比例相當高。
四個中心規模其實超蚊型,合共僱用81人,連一間中小企也不如,但人工甚高,平均年薪最高是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23個僱員平均每人92.7萬元,汽車零部件研發中心第二,19名僱員平均每人65萬元,最低是物流及供應鏈管理應用技術研發中心,31名僱員平均25.8萬元。

高層月薪最高20萬

四個中心高層人工也相當高,最高是物流及供應鏈管理應用技術研發中心的一名高層,月薪逾20萬元,四個中心合共有兩人月薪在15至20萬元間,10至15萬元也有3人。
創新科技署發言人回應說,明年將檢討現時中心的組織架構,研究各中心的營運模式,探討節流和提高成本效益的方法及考慮合併所有中心,又或讓中心共用支援設施的可行性。立法會工商事務委員會成員陳淑莊表示,各中心的規模細小,政府有必要探討合併各中心的行政和支援人手,使資源運用得更好。

該署過往所研發的科技項目,多數都「冇人吼」。但早前仍表示將加入研製電動車(圖)。

研發中心行政及研發費用比例*

納米及先進材料
行政費用:9,760萬
研發費用:2.09億
比例:1:2.1

汽車零部件
行政費用:8,950萬
研發費用:2.5億
比例:1:2.8

紡織及成衣
行政費用:5,970萬
研發費用:2.15億
比例:1:3.6

物流及供應鏈管理應用技術
行政費用:5,220萬
研發費用:2.55億
比例:1:4.9

註:*者代表06/07至10/11年度的比例

研發中心09/10年度薪酬(元)

納米及先進材料
人員:23
薪酬總額:2,132萬
人均薪酬:92.7萬

汽車零部件
人員:19
薪酬總額:1,234萬
人均薪酬:65萬

紡織及成衣
人員:18
薪酬總額:1,140萬
人均薪酬:63.3萬

物流及供應鏈管理應用技術
人員:31
薪酬總額:800萬
人均薪酬:25.8萬

資料來源:創新科技署

盈利能力未能達標

【本報訊】被指浪費公帑的四個研發中心花錢多,賺錢能力卻非常低。創新科技署原訂目標,各中心推出研發項目前要吸納業界贊助,佔項目經費40%。一來可資助研發經費;二來確保每個研發項目對業界有吸引力,顯示研發成果會有市場潛力。但是,四個中心在過去三年只能吸納13%的贊助,遠離目標,亦反映不少研發項目和成果「冇人吼」。創新科技署卻削足就履,把贊助費要求降至15%,間接又要納稅人「泵多啲水」。

汽車零部件研發中心營運成本高,每3.8元便有1元花在行政與營運開支上。

被迫降低贊助要求

創新科技署的資料顯示,06至08年各中心共取得1.71億元業界贊助,佔研究經費13%,較原訂目標40%、應獲13.15億元為低。該署將投放更多資源讓各中心進行商品化,又會考慮定期舉辦產業論壇,讓本地業界得悉各中心的最新研發項目和成果,以進一步合作。不過,該署預計各中心已無可能達標,主動削足就履降低要求,並辯稱鑑於現時的經濟環境,各中心要在短期內大幅增加業界贊助研發項目所佔比例,確實非常困難。該署決定把贊助目標調低至15%,並會於日後再檢討。

員工建議合併管理

【本報訊】有參與其中一個研發中心營運的高級人員說,四個獨立運作的研發中心現有四名總裁,還有一大批高級行政人員,若合併變成一名總裁和兩、三名副手,單是這筆人工已省回至少每年千萬元計。
該名人員指,每個中心只是20至30人小機構,四個中心都要有齊備的支援人手一定十分浪費。例如,每個中心都有自己的人事管理人員、管財務的會計人員、管行政的人員。當然少不了管理層,包括一名總裁,還有對下一級,分管機構事務、科研等,真正投入科研與發展的人手比例便相對減少,支援人手比例高達三分一,也因此造成營運開支比例偏高。

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人員的平均年薪高達92.7萬元。

可併入生產力促進局

該名人員又說,合併各中心的好處,可率先減省行政及支援的人手。其實現時生產力促進局和應科院已建立完整的管理、研發及推廣隊伍,四個中心亦可併入這些機構,更具協同效應。應科院研究較為着重高科技,生產力促進局則偏重工業生產。生促局與工業界已長期建立密切聯繫網絡,與廠商溝通和吸引廠商參與研發新項目及成果商品化,可能更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