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綫人氣劇集《巾幗梟雄》日前播映大結局,錄得最高收視為47點(約299萬觀眾收看)。黃金劇元素,雖然得幾道板斧,但夠編劇和觀眾一生受用。橋王王晶都話:「《水滸傳》108條好漢,就有108條橋。」黃師傅VS奸人堅,永恒不變的正邪惡鬥方程式,百幾集新瓶舊酒,觀眾如癡如醉,所以呢頭看《溏心風暴》、《家好月圓》兩房爭寵爭產,轉個頭《巾幗》爭餅仔。莉姨喺廁所摑完細契,輪到荷媽喺廁所俾紅姨兜巴星,鏡頭一轉變成三奶奶賞大奶奶一記耳光,何其眼熟,偏偏收視稱冠。好橋,總是百看不厭。嚟緊又有《碧血鹽梟》。橋唔怕舊,最緊要受,點會out? 撰文:吳佩思
指定角色:奸女襯國舅
最毒婦人心。女人一旦豁出去鬥生鬥死,一哭二鬧三上吊火藥味最濃,反而男人潑辣不來,最適合在旁煽風點火獻屎橋,戲味更濃,難怪編審張華標也先度定女奸角再寫故事。
奸女當道
男人講面子,女人工心計,肥皂劇人物基本設定。女人戲所以好睇,因為變化大,能屈能伸。《溏心風暴》的細契關菊英、《家好月圓》的紅姨米雪和《巾幗梟雄》的大奶奶謝雪心,為爭寵爭產,時而溫柔時而潑辣,兩個女人碰頭舌劍唇槍,肯定好睇過男人打拳頭交。
麻煩舅父
古時奸國舅最叻弄權,專獻讒言迷惑昏君,但《溏心》姊妹作的女奸角細契和紅姨都眉精眼企,奸國舅落得庸碌無能,還心地善良如「舅父波」阮兆祥,或「表叔恭」李成昌,似太監多過奸國舅。惟李成昌在《巾幗》飾演的彭鏗(圖),才真正衰得夠狠夠英。
野蠻奶奶
奶奶是中國傳統社會的權威代表,高於一家之主。《家好》中的「嫲嫲」李香琴(圖),與《巾幗》中的雪妮,兩人扮演的懵奶奶都是先被奸妃迷惑,助紂為虐後與東宮同仇敵愾。正因為奶奶的霸道,荷媽(李司棋飾)和四奶奶(鄧萃雯飾)只得硬食任鬧,越委屈,觀眾越投入。
指定動作:妻妾爭家產
明明早知劇情和結局,明明又講爭寵爭產,為何仍捧場者眾?觀眾就是要看主角們如何吵鬧擲金句,如何大庭廣眾揭穿陰謀。
爭產爭寵
風水師及富豪爭產案轟動全城,港人包二奶蔚然成風,劇集也要緊貼潮流,變成草根與富豪爭產引發共鳴,最貼身還是港太煲劇學辟狐大法。弔詭是《家好》大婆荷媽竟被狐狸精紅姨反客為主叫她狐狸精;《巾幗》四奶奶係第四者,卻挽救整個家業,既矛盾又諷刺。
對白煞食
大契李司棋在《溏心》中夭心夭肺的鬧人金句已成經典,柴九黎耀祥在《巾幗》中的「人生有幾多個十年?最緊要痛快!」更融入港人生活。
長長的對白也是《巾》劇精采之處:必文燒死,大奶奶向四奶奶算賬,單人講足6分鐘對白,其他人完全無從插口,感染力100分。
死人冧樓
黃金劇最重要是煽情,辛辛苦苦建立觀眾與角色的感情,就是為了到後半段盡地一煲要重要人物的死,製造煽情催淚效果。例如《溏心》的大契李司棋病死、大鮑夏雨激死;《家好》嫲嫲李香琴被紅姨米雪害死;《巾幗》的二奶奶商天娥、老爺岳華和三奶奶惠英紅(圖)逐個死。樹倒猢猻散,好戲在後頭。
女人互摑
《溏心》姊妹作兜巴星是家常便飯,仲要大部份都在廁所發生,包括《溏心》莉姨摑醒細契、《家好》紅姨打荷媽一巴(右圖),打到飛甩眼鏡,報番當年荷媽一巴之仇;以及《巾幗》中三奶摑大婆(左圖)。《溏心》姊妹作另一家常便飯是碌落樓梯。首先有大契失足碌落樓梯,再有《家好》嫲嫲俾紅姨推落樓;《巾幗》大奶奶想阻止必文放火,但又仆親追唔到!
編審:劇本先定奸角
無綫編審張華標的經典作品無數,包括《五虎將》、《蓋世豪俠》及《大家族》等,至於《溏心風暴》與姊妹作《家好月圓》、還有《巾幗梟雄》,也是張華標與編劇小組嘔心瀝血之作,更是收視保證。
三劇劇本出色,老戲骨演技精湛,人物設計也是成功之處。張華標日前接受電話訪問時說:「我哋度劇本嗰陣,都係設定咗個奸角先,即係細契、紅姨同大奶奶殷鳳儀,呢啲人物其實都可以喺現實生活中搵到。紅姨搶恩人嘅老公,又畀好多藉口自己去爭。家好多人怨氣好重,就似細契咁唔知足,又有啲人好似《巾幗》嘅大奶奶,成世人做咁多嘢都係為咗個仔,奸國舅都係由真實藍本搵番嚟。」談到三劇均由女人做奸角,張華標笑道:「下意識覺得女人做奸角易投入啲啩。」
反映社會民生
回憶90年代的港劇,題材多圍繞大家族爭產,張華標表示《溏心風暴》最初也想以上流社會為題材,但曾勵珍提議以鮑魚生意為背景,倒是《巾幗》明顯不同,他說:「今次好開心同添哥(監製李添勝)合作,佢加咗好多歷史元素,將視野由爭產擴闊到社會民生方面。」談到《溏心風暴》、《家好月圓》和《巾幗》不少橋段似曾相識,他笑稱:「三套劇都係同一班編審,每個創作人都有自己嘅習慣同風格,最緊要係人物同目的唔同。」
專家:追劇紓解怨氣
次文化堂社長彭志銘日前接受本報記者訪問,他表示現在社會積壓了很多怨氣,市民有寃無路訴,看這些肥皂劇卻可以得到抒發,他說:「家香港社會有好多你睇唔順眼嘅人做代表,你睇到都想揼佢。彭鏗作威作福,狐假虎威,就好似特首咁,冇料到但有權,柴九打佢一身咪大家高興囉。」
師奶最愛
談到以前港劇流行講年輕人白手興家創業的故事,現在卻回歸草根,講家庭倫理爭風呷醋的劇集,文化人梁文道則覺得是觀眾的老化:「以前啲人返到屋企會坐定定睇電視,家後生仔食完飯梗係即刻返入房上網啦,家睇電視嘅都係師奶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