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不論10年過去,抑或20年過去,只要六四未平反,爭取平反之心都會在香港一代傳一代。在昨晚點點燭光的維園,有無數赤子之心,為民主、為公義踏出一步,薪火相傳,延續港人非一般的中國心。 記者:倪清江、張文傑
燭光照耀了無數歷來堅持不放下的包袱、不因中國經濟起飛而忘了六四慘案的真誠面孔,也照耀不少六四後才出生的新一代,他們不約而同穿着黑色衣服,跟一眾「老鬼」悼念六四死難者。
左派學校生自發悼念
在左派學校福建中學讀中六的16歲August,昂然穿着校服,第一次來參加集會,「今日約咗幾個同學一齊嚟,唔擔心會畀學校麻煩,人人都有自由,以後我要年年參加。」他說學校雖然沒有紀念六四活動、教科書也沒有教,不過老師近一個月來都有提及六四,他透過看網上資料增加對事件的認識,因此促教育局規定教科書必須講解六四事件。
「之前老師播六四片段畀我哋睇,唔止我,有啲男同學都睇到喊!」在粉嶺讀書的中四生Riko昨想起屠城慘烈片段,仍戚戚然,「估唔到中國政府會用坦克對啲學生,好殘忍。」昨日是她及同學Cindy踏出的民主第一步,她們期望其他學校都告訴學生這件事。
多間大學的學生會昨均發動同學參加集會,受訪的大學生表示,在中學時對六四認識不深,上了大學後才有機會接觸多些資料,更覺得應為六四寃魂和中國民主站出來。
「歪曲言論站不住腳」
理大學生會約50人,昨拉起一條闊1.5米、長20米的黑布橫額,上面寫着「二十春秋薪火相傳」,還有200名同學簽名,以表明爭取平反六四,將一代傳一代。理大學生會會長梁永浩說:「身為新一代學生,應接民主棒。」
89年11月出生的中大學生會會長林朝暉,由4、5歲便跟大哥哥和大姐姐來參加燭光集會,看見昨晚全場坐滿,「今年已20年,但大家無遺忘,保守、歪曲事件嘅言論,係站不住腳。」他透露,中學時就讀東華三院轄下的中學,有教師舉辦六四紀念活動後被秋後算賬,「俾上層批評,尤其是辦學團體反對。」
城大學生會外務幹事陳啟鋒表示,向同學介紹六四記念活動時反應有些冷淡,令人很失望,他強調當今一代大學生是有責任爭取平反六四,「20年前(北京)學生上街請願,都係為家呢一代人嘅發展,呢啲付出唔可以忘記。」
壽星女:還死者公道
6月4日生日的公開大學中文系學生林小姐,昨晚沒有選擇慶祝,而是跟兩位朋友約好到維園悼念那班在她兩歲生日當日被殺的北京民眾,她的生日願望是:「希望新一代可以了解呢段歷史,同埋(北京)還死者一個公道。」
88年出生的內地學生林鋮,現於香港大學就讀。他說,在內地時有次老師大膽提及六四,他才知道這段歷史,「政府殺咗好多人。」他認為經濟發展與爭取平反六四沒有衝突,首次處身燭光集會中,「感覺香港人對民主好支持。」
在中大讀書的22歲澳門學生呂小姐慶幸可在香港紀念六四,「知道澳門學生會有活動,但佢哋受到嘅壓力比香港大好多。」
「Y89」大學生維護史實
【本報訊】89年六四屠城發生時,他們是剛呱呱落地的嬰孩,20年了,雖然教科書沒有提及,一眾1989年出生的「Y89」大學生決定維護歷史真相,昨日參加了六四燭光集會,並支持平反六四,誓以行動與一眾不承認六四流血的權力抗戰下去。
公開大學英文系一年級學生劉同學是89年出生的大學生,她指由於父母自小都沒有向她提及六四事件,她一直對這段歷史不太清楚,直至早前港大學生會前會長陳一諤被踢落台,不承認中央屠殺的言論,令她非常憤怒,覺得不能再沉默下去,昨日首次參加了燭光集會。她認為,作為大學生有責任繼續推動及參與民主運動,「我哋應每年參與,繼續抗爭,否則中國就會以為自己正確,我自己一定會講給下一代知。」
另一位89年出生的城市大學英文系一年級柯同學稱,自從入讀大學後,參加學生會舉行的六四活動,令她知道這段歷史,並隨即主動尋找更多資料了解。昨日首次參加燭光集會的她說,雖然父母有提及六四,其父親指中國經濟發達,認為若當年沒有武力鎮壓,中國未必像今日般發達,但她極不同意,更以秦始皇比喻中央處理六四事件,形同以暴政統一中國。
香港大學社工系一年級的姚同學,也是89年出生,他不滿教科書僅以一、兩句提及六四事件,令許多年輕一代不了解這段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