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近年本港戊型肝炎感染個案急升,中文大學一項研究分析了威爾斯親王醫院02至07年的戊型肝炎個案,發現98%病毒樣本屬戊型肝炎4型,病毒基因排序更與北京及廣西的豬隻帶有的病毒非常接近,顯示病人多是從進食未煮熟的豬肝或豬內臟感染。負責研究的微生物學家提醒市民,進食豬內臟需徹底煮熟,慎防病從口入。 記者:陳沛冰
中大微生物學系教授陳基湘表示,02至07年威院共接獲57宗戊型肝炎個案,包括19女38男,年齡介乎14至82歲;當中84%人病發前六個月沒有外遊,餘下患者病發前曾往內地、澳門、南韓及美國等一至兩周。患者感染戊型肝炎病毒後引發急性肝炎,需入院治理,但無人死亡,多宗感染也沒有關連。
中大一項研究將患者的戊型肝炎病毒進行基因排序,發現98%病毒樣本屬於4型,其餘屬於3型。戊型肝炎分為1、2、3及4型,1及2型存在於衞生環境差地方,主要透過飲用受污染的水感染;3及4型主要在衞生環境較好地方如北美,而豬等動物也可帶有戊型肝炎病毒。
陳基湘表示將基因排序結果,與網上的廣西及北京豬隻感染的戊型肝炎病毒基因資料比較,發現兩者非常接近,顯示患者的戊型肝炎病毒主要來自豬隻;但不能肯定是來自內地豬,因曾有研究發現,內地、日本、台灣及越南的豬場豬隻、野豬及鹿也會帶此病毒。
滾粥打邊爐尤需小心
陳基湘估計患者是進食了未煮熟的豬肝感染,因豬肝的戊型肝炎病毒最多;豬感染後沒有病徵,即使屠房會先檢測豬隻健康才屠宰,也不會發現豬隻帶有病毒,故市面或會有帶此病毒的豬肉或內臟出售。他指將豬肝在攝氏65度或以上烹調一分鐘可將病毒殺死,但市民滾粥或打邊爐時,可能只將豬肝「灼一灼」就進食,若豬肝切得厚身,中間仍未熟透。
近年戊型肝炎個案上升,衞生防護中心今年首四個月接獲29宗個案,08年有90宗,較07年65宗上升約四成,06及05年分別有34宗。陳基湘指戊型肝炎4型多襲年輕人,以20至29歲患者最多,相信與年輕人多外出用膳有關。
香港養豬業發展協會主席陳建業指,豬隻可透過進食帶有戊型肝炎病毒的餿水感染,現時廣東省輸港豬場及本港豬場,主要用進口飼料或穀物飼料,豬隻受感染風險較低,但建議政府加強化驗進口冰鮮及急凍肉類是否帶此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