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風雲:小心接上「摩貨」火棒 - 梁理中

樓市風雲:小心接上「摩貨」火棒 - 梁理中

五月份錄得土地註冊數字近萬三宗,超過金融海嘯前(去年六月)的1.2萬宗高位。樓市轉旺,自然多投資者及用家入市,而「摩貨」一詞,近期再次在物業市場出現。
一般而言,「摩貨」的最後接棒者多數為用家,事關他們相對投資者而言,一則不大了解市場;二則在訊息及可花在揀樓的時間不夠多;三則對心儀單位分析未夠客觀。此外,用家通常會認為,只要自己有足夠還款能力,銀行多數會批出按揭貸款,故容易有信心入市接貨。

銀行估足價機會降

無疑,樓市暢旺時,銀行一般傾向願意追估價,但多數只限於由業主直接售予用家的買賣個案。由於「摩貨」轉手次數愈多,所推上的價錢又會更高,銀行估到價的機會便變得低,故要銀行接受多次轉手的「摩貨」,機會其實非常細。
部份較保守的銀行,根本不願接受「摩上摩」物業申請按揭貸款,皆因當中涉及的炒家愈多,不能成交的風險自然愈大,無謂「白做」按揭批核。
在樓市轉旺初期,「摩貨」多數集中在細價物業,皆因容易吸引不同財力水平的炒家及用家入市爭購。
對用家而言,必須確保購入的「摩貨」是否物有所值、銀行會否估到價,否則可能要自掏腰包補差價。
至於炒家購入「摩貨」時,應預計萬一「火棒」無人接下去,自己能否得到按揭貸款以完成交易,又或有否財力儲備,賠上相關的投資失利呢!
梁理中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