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局看好吞吐量回升首5月跌20% 下半年料增雙位數

招商局看好吞吐量回升
首5月跌20% 下半年料增雙位數

【本報訊】招商局國際(144)主席傅育寧表示,今年1至5月公司參股的碼頭項目吞吐量,承接去年第四季的下滑趨勢,跌幅達20%,但單計5月份已呈回暖迹象,跌幅收窄至15%。他預計今年下半年集裝箱吞吐量將有恢復性反彈,料有雙位數字增長,但全年計仍難錄得正數,料會小幅下降。

他昨日出席股東會後透露,旗下深圳港碼頭首4個月跌幅超過25%,5月份跌幅已收窄至21%;深圳西部港首4月跌幅達20%,而上海港跌幅則由首4個月的15.9%收窄至5月的12%。
傅育寧指出,碼頭費用走勢穩定,集團實施的成本控制措施亦見成效,這由收入跌幅低於吞吐量跌幅,以及可控成本跌幅高於整體業務跌幅可見一斑;而油價下跌,令碼頭的單位能源消耗成本減少15至30%。

今年資本開支22億

宏觀經濟環境仍不明朗,他表示,集團會稍為放緩投資步伐,但會如期進行已承諾的投資項目,其中物流園工程進展會加快。他估計,今年資本開支為22億元(人民幣.下同),今年首5個月已投入8億元,預計全年投資金額與目標相若。副總經理黃倩如補充,招商局的投資高峯期已過,22億元資本開支目標或未必全數達到。

有意投資高雄港

對於投資台灣,他表示,集團曾前往台灣高雄港考察,亦有興趣投資高雄港,但現時只是初步階段,尚未簽訂具體協議,「若招商局參與高雄港,投資一定是要按商業考慮,有其應有的回報才做。」他指出,高雄港碼頭目前的營運模式,主要是分租予船東營運,這不利於像招商局般的單純營運港口營運商,因此投資高雄港的前提是要上調碼頭處理費、釐清碼頭經營模式,以及要有清晰的法規容許內地企業投資台灣。
路透社引述高雄港務局一名官員表示,由於馬士基8月將退租該港75號碼頭,故正積極接洽後續承租航商,包括探詢中遠集團進駐的意願。
傅育寧則指,台灣港口是不錯的天然良港,對台灣經濟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其中高雄港亦參與部份中轉國際業務,但香港、內地和新加坡亦有參與,故兩岸三通後對高雄港構成一定競爭,對香港亦有影響,不過影響有限。
至於越南項目,他指已將招商局與越南航海總公司及越南石油公司簽定的協議,合併為一項目發展,總投資10億美元,但招商局於該項目的股權比例未落實。而寧波港上市還在進行中,尚未有具體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