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三(五月二十七日),泛民立法會議員提出平反六四議案,保皇黨幾乎沒有發言,只是在投票那一刻,民建聯的葉國謙右手按了一下按鈕,然後舉起拇指向下的左手。看到這個動作,真使我非常憤怒。
有熟悉立法會運作的人士卻解釋,葉是民建聯的立法會黨團召集人,這個動作是要指示同僚投反對票,而議會內其他黨派也是如此運作投票。葉國謙倒豎拇指的真正動機如何,外人不得而知,他有責任解釋自己的行為,而非要大家揣摩他的意圖。
即使葉國謙倒豎拇指,只是告訴同僚如何投票,我也認為不恰當,因為當時討論平反六四議案,廣受公眾關注,其舉動很易讓人以為,他要以這種輕蔑的態度,反對議案及泛民議員的發言。議員在議事廳的一言一行,不僅其同僚看到,廣大市民同樣一目了然。況且,議會本是辯論是非、討論問題的地方,對泛民主派的「胡言」,葉國謙卻一直保持緘默,只有這刻大家才看到他那讓人誤會的「表態」動作。
葉國謙有口難言,甚或有口不言,相信與「阿爺」的封口令有關。過去十多年,北京當局視六四為敏感話題,絕不主動談及,國家領導人及外交部發言人,被外國記者追問時,才迫不得已搬出標準答案,虛與委蛇。
試想,如果鎮壓是「偉大、光榮、正確」的決定,得到全國人民、全黨上下的支持,為甚麼中共反而千方百計迴避呢?中共的歷史告訴我們,他們對自己少少的成就、成績,從不吝嗇溢美之詞;相反,對自己缺失、罪過,不惜歪曲歷史,又或避重就輕,避而不談。中共沒有像對待楊利偉等,把當年鎮壓有功的軍人視作共和國英雄,接受全國的掌聲和歡呼聲,就是因為他們心知肚明,這是他們造的一場惡孽,希望不說不談,讓時間冲洗大家的記憶。
不過,本港部份左派並不理解「阿爺」苦心,他們也有情緒,堅信鎮壓是合理和必須的,於是有一些出格之詞。兩年前,民建聯已故主席馬力稱屠城之說被誇大,質疑坦克車壓死人變肉餅之事;日前,有位左派青年「俊傑」繼承馬主席遺志,在公開論壇上再指「北京屠城」誇張。
真理只會越辯越明。葉國謙等人若認為鎮壓合理,六四不應平反、不能平反,不妨在議會內提出相關議案。「倒豎拇指」的投票運作嘛,他作為人大代表,不妨也應用在人民大會堂的全國人大會議上。
張華
逢周二、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