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蒙古人樣貌無法逃避,可是,去整容醫生刀下換一張甚麼樣的後天面孔卻由自己決定。韓國男星無一例外選擇成為花樣男:臉部線條柔和、眼神嫵媚、秀麗的鼻樑、尖俏的下巴,連身材也是現代女性趨之若鶩的A4紙身材,換一身裝束的話,他們隨時可以反串林黛玉、潘金蓮。
這實在是個有趣的現象。捨陽剛取陰柔,當然是出於巿場考慮。
廿一世紀,女性早已成為消費巿場的主導者,美國一份綜合消費調查報告指出,女性購買了巿場上80%的消費品。去年,上海的男女消費品銷售比例則為三比七。放眼全球各大城巿,黃金地段的門面及各大百貨公司的專櫃,銷售的產品莫不以女性消費品為主?即使是男性產品、嬰幼兒產品,絕大多數時候,購買者也是女性。
隨着女性的社會地位及經濟能力不斷提高,女人的消費產品由化妝品、珠寶、時裝、食品,向電子產品、汽車、樓宇進發。後消費時代的女人,甚至把男色納入消費清單,她們喜歡的銀幕男性,不再是阿諾舒華辛力加及史泰龍式的肌肉男,也不一定是李察基爾、畢彼特式的性感型男,這兩種男人或以體力傲人,或以魅力取勝,都對女性的主動者地位產生威脅,令她們變得被動。她們需要的,是令她們養眼的男人,是讓她們保持主動權的男人,他們花一般嬌媚,她們在銀幕下愛着他們,心中滿溢憐香惜玉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