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最後的燭光 - 王肇之

守護最後的燭光 - 王肇之

王肇之 臺大香港僑生

「我們不喊,誰喊?我們不幹,誰幹?」二十年前,北京的大學生以慷慨就義的氣魄寫下《絕食書》,他們「以死的氣概,為了生而戰」。他們知道民主的路不好走,他們別無所求,他們的死亡,僅僅「期待着最廣泛而永久的回聲」。他們堅信自己「用生命寫成的誓言,必將晴朗共和國的天空」。如此卑微的願望經歷了二十年打壓和抹黑,回聲漸小,教人於心不忍。
六四事件發生後,中共用各種手段封鎖消息,家屬不能公開悼念死難者,當事人受到監視和威嚇,言論和新聞自由遭中共打壓,網上無法討論,媒體不能報道,真相至今埋藏在國家機器背後不見天日。中共種種劣迹有目共睹,不必細列。可惡者,在於中共運用各種手段使大陸以外的人遺忘六四,奪走許多紀念民運的平台。
日前王丹訪台,到了東吳大學出席座談會。據他的觀察,中共正透過它日漸強大的經濟力量對外輸出三個價值觀:第一,歷史可以遺忘;第二,政權穩定或經濟發展凌駕人命;第三,只就經濟論成敗,不談其他。非常不幸,許多外國政府都屈服於中共勢力,默認這三個被王丹稱為「邪惡標準」的價值觀,尤其在金融海嘯下,各國政府都來不及向中共靠攏,更無法期待他們對中共施壓。
外國政府屈服,我們自不怪他,無奈華人圈內的反抗呼聲也日漸微弱。馬英九避見王丹,原因昭然若揭,至於綠營人士和台灣新一代視中國為外國,更不必指望他們平反六四。澳門的朋友跟我說,《基本法》二十三條通過後,許多澳門人都噤若寒蟬了,是年澳門的六四紀念活動,他估計最多不過幾百人參與。前學運領袖吾爾開希直言民運人士四散海外,流亡組織已經進入低潮,即使「團結起來,也不會比維多利亞公園的那一點燭光產生同樣的聲勢」。

香港成了平反六四最後陣地

內地不能討論六四,外國又向中共靠攏,台灣漸行漸遠,澳門受制於人。香港不知不覺成了平反六四的最後陣地,香港人更要挺直腰板,不容許沒有良心的人隱瞞真相,不容許別有用心的人模糊焦點。曾蔭權拋棄原則,埋沒良知,還妄稱自己代表了香港市民;呂智偉誣衊港人使學運變質,言之鑿鑿;《君子》雜誌高層自我審查,斗膽向尊貴的新聞從業員施壓;高志活再次被無理拒絕入境,香港隨時淪為國際笑柄。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香港人可以不站出來嗎?可以容忍最後一片燭光無聲消逝嗎?
儘管我們沒有捨生取義的勇氣,至少可以用紙和筆揭發真相,至少可以讓學生的事迹口耳相傳,至少可以在每年的六月四日點起螢螢燭光,延續北京學生未竟的心願。香港人沒有其他東西可以奉獻,但我們的良知可以抵住風雨,守護這一片最後的燭光。
「我們不幹,誰幹?」為了沉寃待雪的亡魂,為了守候多年的天安門母親,也為了我們香港人的良知和道德勇氣,在六月四日走出來吧,到維園點起燭光吧,香港人!在好多好多年後,在晴朗的共和國的天空下,中國學生會在他們的教科書裏翻出一片從未斷絕的燭光,裏面有你和我的點點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