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紫陽的《改革歷程》甫出版就給搶購一空,好不容易搶得一本,慢慢翻讀,首先想到的是,趙當初偷偷摸摸錄音的心情。
英文版叫《PrisonerofState》無疑比較有噱頭與搧動人心的能力,中文版叫《改革歷程》,就平淡得多。前者是個人主義,符合西方文化與國際情懷,後者則是集體主義,關涉家與國,顯出東方政治的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精神。
趙的口述鉅細無遺,讀着為他的記憶力驚歎。他不厭其煩,細細追述六四前的政治發展,每一次領導核心的會議,誰說了甚麼,批示了甚麼,無一遺漏。這本巨著,不是回憶錄那麼簡單,而真的是對一個時代的中國政治的判詞。他把自己也呈上了,任由歷史發落。他是演員,也是見證者。把要說的話說了出來,自己也無愧於心了。
這一頁歷史,驚心動魄,就算二十年後回望也還是一段一驚心。有時發現,原來僅只是一個微小的判斷錯誤,或者一個人的情緒反射,就扭轉全局,全無道理可言。所謂的歷史命運,必然的路徑,還是十分清晰。
現在有人振振有詞馬後炮、一副幕後玩家嘴臉,認為當年學生怎樣怎樣就不會出現屠城悲劇等等一眾馬屁失憶精,在這本書面前都像政治低能兒──蠢相現形。
一切就留待專家再論。書還沒看完,但趙紫陽如今呈現的形象,或是實相,我覺得,最起碼是為中國現代官場立下了一個良知典範。所有功績都是黨的,所有錯誤都是個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