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天安門廣場上未能放上鮮花一束……」20年了,曾經染血的廣場如今絡繹不絕,就是沒有人能為那些早逝的靈魂送上鮮花。一群來自六四舞台的年輕人,製作話劇《在廣場放一朵小白花》,讓從未經歷民運的一代,感受當年廣場上的激昂及失落,以劇場的語言給先行者送上鮮花。
《在廣場放一朵小白花》把一位香港女記者的真實故事搬上舞台,導演李景昌指,當年這位初出茅廬的記者親眼目擊中國政府的殘忍鎮壓手段,回港後仍活在屠城的陰影下,「佢從來冇諗過有人會用槍對住佢,用坦克車輾啲學生,佢話喺廣場上學生都好浪漫,談情、談理想、談國家大事,根本冇諗過會血腥鎮壓。」
作為藝術工作者,他希望以人性化的方式,讓觀眾代入角色中,「觀眾同埋角色可以同喜同悲,先會了解當時學生對生活不滿、對自身不滿,先會走出嚟,舞台係一個感性、軟性嘅媒體,我哋不會硬邦邦講史實,唔係將所有報紙擺晒出嚟,播番當年新聞片段咁簡單。」
盼老師鼓勵學生入場
《在》講述六四事件前三個分別來自中國不同地方的年輕人陰差陽錯到了北京,參與學運,「佢哋當初覺得好浪漫,年輕人有股熱情,到佢哋投入咗個運動之後,先發現唔係咁簡單。」
屠城後,三人各散東西,承諾20年後在天安門重逢,紀念三人的友誼,「咁多年之後佢哋未必仍然熱血,而由於太傷痛,所以設法忘記,佢哋仲以為其中一個人已經不在人世,結局係佢哋喺天安門睇到遠處有人放風箏。」
李景昌希望吸引1989年後出生的年輕人入場,引發他們對六四興趣,自行追尋真相,「我哋呢套唔係嗌口號嘅劇,希望發揮到少少力量,我哋知道好多老師都好忙,但都好希望佢哋都可以幫吓手,鼓勵學生入場睇。」查詢可電:27807337或瀏覽 http://www.stage64.hk
記者張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