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普爾將英國信貸評級展望由穩定下調至負面後,現時市場正議論美國的信貸評級會否遭到下調。因為在多個已實施量化寬鬆的國家之中,以美國實施該政策的力度最大,而美國政府總債務佔GDP比例亦同樣高企,截至3月底已達76%。中期美國政府仍可能需要加大救市援助金額,而財政赤字擴大亦難以在稅收減少的情況下得到扭轉。
雖然評級機構對美國仍給予最高的主權債務信貸評級,並表示未來18個月作更改的機會不大,但因投資者對美債及美元的信用狀況增加了戒心,美國十年期國債孳息已升至逾3厘半。此乃反映投資者正要求更高的孳息率以償付所承受的信貸風險,並不盡是因為經濟復蘇的預期提早於債市反映。相反,美國國債CDS合約(信貸違約掉期)過去一周由34基點擴闊至43.99個基點。
美國政府雖不至於有破產之虞,惟市場普遍認為持有美國國債並未如想像中安全,令美滙近日面對沉重的沽壓。雖然日本政府為支撐經濟所增加的開支,同樣令債務高企以及預算赤字大幅增加,但因日本擁有巨額國內儲蓄,故其國債的買家多數為自己的國民、海外負債亦較少,相反,美債的需求則對海外龐大購買力的依賴度較大。
美滙新興股市成反比
美元自去年10月至今出現三頂回落形勢,滙市似乎更快對基本面的變化作出反應。本周美國標售包括2年、5年及7年期,合共1010億美元金額的國債,為今後美債、美元於當前買方的疑慮底下,投資需求能否維持的重要測試。預計美國於本財政年度的發債金額將達2萬億美元,之前長債拍賣的反應欠佳,反映了市場對美國國債供應大幅增加的憂慮。
美聯儲最近發表4月份的議息會議紀錄當中﹐預計經濟將在今年下半年復蘇,但是速度將是緩慢的,並暗示失業率或將從4月份的8.9%進一步惡化,因此有可能再擴大量化寬鬆力度。如今美國的CPI數字仍反映通脹率處於平均水平以下,但是通脹升溫的預期慢慢重新建立,甚至擔心美國印鈔行動將引發惡性的長線通脹,會導致美元貶值的壓力加深。基於風險規避情緒有所好轉,亦令美元需求失去支持,配合部份地區經濟的好轉形勢,對風險承受較高的投資市場,如股市、商品及較高息的貨幣將繼續利好。筆者認為美元及美債於過去兩個月形成的下跌趨勢,直至年底仍可能持續及發展成較長期的趨勢。
宜投資商品資產
過去數據顯示,美滙指數與新興地區股市走勢往往呈負相關性(即美元上升時新興股市下跌),兩者的相關系數從2000年1月至今為-0.3461,而08年全年至今的這段期間,負相關性提高至-0.616。因此,筆者相信以環球股市組合的投資作為資產分佈的基礎可以受惠於美滙新一輪趨勢形成,並以大中華地區的相對表現較佳。筆者已多次提出商品投資是目前多個因素發酵底下(對冲貨幣及通脹風險)最合適的資產類別,而與美元走勢的關係亦更直接。
富邦銀行(香港)第一副總裁兼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 潘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