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嘯對經濟環境影響深遠,許多人失去畢生積蓄,就業前景也不樂觀。為增強巿民的抗逆能力,坊間開始流行「正向心理學」,而許多社會服務機構的臨床心理學家也在社區教育巿民正面面對逆境。
新生精神康復會臨床心理學家蔡珊珊解釋,「正向心理學」有別於一般集中尋找問題或精神治療的心理學。它集中研究人類正面的元素(如樂觀、愉快和互愛等)、發掘個人優點、品德、潛能,以致增強抗逆能力的方法。臨床心理學家會讓接受輔導者忘記過去的不快,掌握現在,打造快樂的將來。
義工抗逆能力較強
她說:「一個人能否活得快樂,取決於三部份,與生俱來的性格佔四成;外在環境佔兩成;而臨床心理學家希望協助人們掌握的就是餘下的四成:想法。不要看輕這四成,如果維持正面想法,隨時可改變命運。」
至於製造快樂的最有效方法莫過於幫助別人,許多研究均發現擔任義工的人較樂觀,抗逆能力也較強。蔡珊珊稱,這是因為他們多了一份感恩的心,明白助人助己的重要,不太計較得失,快樂自然來。
「生活存關愛」逢星期二晚7:30pm-8:00pm於港台第五台播出。
網頁: http://www.rthk.org.hk/rthk/radio5/lifeis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