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重複複的工作、年年月月的等待,讓人疲累又無奈,加入支聯會19年,關振邦說身邊兩個人給他很大鼓舞,一個是個子矮小、心志堅定的劉常佳婆婆,另一個是志同道合的錦叔鄺錦波,兩人的工作微小不起眼,卻一直堅持到生命完結那天,關振邦形容二人,「身軀雖小,但影子偉大。」
「我識佢嘅時候佢已經係婆婆嚟㗎喇,佢生得好矮,但心志好堅定,佢話『自己已經幾十歲人,但啲學生咁後生俾人殺咗,點可以㗎!』個觀點好簡單,從來無改變過。」
關振邦說,劉婆婆雖然年紀大,能力有限,仍然風雨不改跟他們落區擺檔,呼籲巿民簽弔唁冊,「我哋一大班人好親密,有老有嫩,好投入,好有凝聚力,同婆婆好似朋友咁,大家一齊做啲好簡單嘅工作,佢每次做嘢都好認真,咁大年紀都仲派傳單,唔會話諗住咩知名度。」
身軀雖小影子偉大
劉婆婆2000年胃癌去世,入院前都仍然堅持協助支聯會,兩個遺願是以支聯會T恤及襟章陪葬,以及在六四平反之日,替她在天安門廣場為六四烈士獻花。
「佢對我有好大影響,我哋每個人依自己嘅能力去做,可能好唔起眼,但喺我眼中係好重要,係真正嘅身軀雖小,但影子偉大。」
另一個對他影響深遠的是鄺錦波,80多歲錦叔從事運輸,每年替支聯會運擴音器,2006年患癌去世,「我哋相處太耐有感情,志同道合,有共同目標,感情唔係話好似一般朋友咁,失去佢哋,我係覺得好可惜。」
他又說,每個人角色不同,「好似華叔咁,有台型、有公信力,講嘢令人信服,我哋自己就做好配合嘅工作,呼籲人關注。」他謙稱自己不是無名英雄,「好多義工從一開始就幫,其實仲有好多人默默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