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聯的夢幻決賽,巴塞隆拿擊敗了曼聯,寫下首支西班牙球隊的「三冠王」歷史;相反曼聯的歐聯「衞冕創舉」,卻是功虧一簣。經此一役,「成王敗寇」論與「長江後浪推前浪」的說法紛紛響起:巴塞的團隊創造風格,取代了曼聯體力化高效能的一套,成為了當今球壇的王道正宗;而年輕的哥迪奧拿,領軍功力亦把老練的費格遜比下去。
歐洲球壇是否從此成為巴塞隆拿的天下,哥迪奧拿是否無懈可擊,似乎言之尚早。正如99年曼聯榮登「三冠王」後,也有回落的時候。決賽一役最感意外,是開賽僅10分鐘,就決定了勝負。
C朗獨食顯示弱點
那10分鐘其實是曼聯的天下,基斯坦奴朗拿度(C朗)多次叩關,迫令域陀華迪斯左飛右撲。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那是一個「反面的縮影」:曼聯的C朗從其他隊友中分裂了出來,經常獨自為戰,在禁區外就自行施射;而當伊度奧憑着整體組織殺入禁區並且一擊即中後,曼聯賽前部署的弱點就顯露無遺。
為什麼沒有針對性地盯緊美斯?為甚麼讓老將傑斯操控中場節奏?若以年輕球員為主打,把朗尼取代傑斯,讓泰維斯先發,進攻應該更加爽朗,協防也更具截擊能力。4強戰車路士早已示範如何切斷巴塞的中前場組織,費格遜何以不好好參考?是費Sir不屑為之,要贏得漂亮,還是因為對手防線傷停球員偏多,反而導致輕敵心態?
99年決賽一役,曼聯同樣落後於拜仁,但最終能夠反勝,得力於後備力量強大,也因為能夠整體作戰。今次半場換入泰維斯,末段加入貝碧托夫與史高斯,卻沒能組織出一波又一波攻勢,顯出全隊的比賽缺乏焦點。
曼聯的缺失只是故事的一半,成功奪標當然得力於巴塞的流暢發揮。捱過了開賽早段,巴塞沒有因為面對強敵而放棄自己的信念,忙亂地喪失目標,反而逐步組織起擅長的地面攻勢,並迅速獲得回報。在個人方面,他們準備得很好,也相信自己的隊友。對勝利的飢渴,挑戰者比衞冕者往往更加熱切。
美斯以短小的身材,能在曼聯禁區內以頭球奠勝,為巴塞的努力作出一個光榮的總結:有信念、夠集中、預備好自己、與隊友合拍、等待隨時突發的機會、把潛能發揮出來!羅馬的光輝一夜,因此由巴塞隆拿獨佔。本欄到此暫別,也以上述總結與讀者共勉!
文:潘源良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