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令經濟反彈步伐停不了,內地惟有頻出招,冀可「保八」。國務院日前一口氣下調逾10個行業的資本金,希望可緩解4萬億元人民幣刺激經濟計劃的資本缺口,此舉雖被形容為新一輪救市措施,但成效還要看銀行是否予以配合,不再「選擇」貸款。內地銀行界指,中央選擇下調資本金,是由於不欲推出資本金貸款,免增銀行壞賬。
救市成效須內銀配合
一個個振興行業方案出台,惟缺地產,今次下調資本金,是自96年設立房地產項目資本金比例制度以來的首次調低,其中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專案的最低資本金比例下調15個百分點以後,已經恢復到96年的水平。96年被上調行業還包括交通運輸、煤炭專案、鋼鐵、郵電、化肥、電力、有色、輕工及紡織等多個行業。由於地產業涉及不少相關行業,市場自然聚焦下調資本金能否助地產行業更快轉勢。
南京大學經濟學系副主任葛揚表示,在全國範圍內,樓市在各地的表現不盡相同,一線城市回暖迹象或較明顯,但二線、三線城市的開發商可能還在「掙扎」當中。下調自有資金比例的政策出台,表明政府今後對開發商的扶持力度還將加大。
事實上,為緩解地方政府的資金壓力,今年初發改委牽頭制訂了政府特定項目資本金貸款相關辦法,以放開1996年《貸款通則》中被禁止的股本性貸款,方案獲相關部門原則同意,於2月上報國務院,等待批覆。不過,中央遲遲不拍板,是由於資本金貸款雖可進一步降低投資門檻,但風險在於可能擴大了銀行的風險,在多個部門存在爭議,中央為怕「一放即亂」,故按兵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