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顯華,香港攝影記者,1989年6月3日晚身在北京,為外國通訊社採訪,跟他拍檔的外國記者中途離隊,臨走前對他說:「I'mnotgonnadieforyourcountry.」他不理,叼着煙逕自走到北京飯店。
一個晚上,聽到槍聲、看到火光,翌日太陽升起,軍人在開槍,他看到平民百姓倒在地上,身旁的香港行家坐在地上大哭,坦克要入城,一個年輕人兩手提着膠袋擋在一列坦克前面,曾顯華按下快門,留下了王維林最後的身影--手無寸鐵、血肉之軀,面對龐大的國家機器。
這一幕,讓無數人哽咽、無數人垂淚;這一幕,讓世人看到中國人的良知和勇氣。 記者:張嘉雯
曾顯華當攝影記者38年,83年派駐泰國,跑過無數大新聞,泰國、柬埔寨兩邊飛,靜看風雲變。
一直到89年5月。「嗰時一路有留意(89民運)單新聞,知道一路升緊溫,嗰時路透社要搵識中文嘅記者去,我咪自動請纓去囉。」5月25日到埗,當通宵更,每晚坐在人民英雄紀念碑下,放眼望去,就是故宮、紫禁城門、毛澤東像。
「睇到天光 兵一路開槍」
6月3日晚11時,鎮壓已拉開序幕,他跟外籍文字記者拍檔出發到故宮門口,眼前不少衝突場面,有巿民攔着士兵,「啲人見到裝甲車就扑,喺人民大會堂後面用啲磚扑裝甲車,連槍都抬埋落嚟,見到我以為我係公安,攞嚿磚嚟扑我,扑到爆晒缸。」
巿民知道他身份才停手,此時他的同事嚷着要離開,不斷拉他走,「西邊突然有槍聲殺緊入嚟,個鬼佬係咁叫我走,又話:『I'mnotgonnadieforyourcountry.(我不想為你的國家而死)』。」
同事走了,曾顯華不理,走到北京飯店會合其他行家。露台可以看到長安大街,他聽到槍聲、看到火光,感覺好混亂,身旁幾個電視台攝影師在房內不停哭,「我哋睇到天光,兵一路入嚟,一路開槍,有啲向天開,射咗入酒店。」
6月4日,天亮了,他把菲林放在鞋底,運回辦公室,陽光下天安門廣場過百坦克排陣,「我見啲巿民出嚟鬧士兵,士兵一排兩排向住啲人開槍,個個走,成條馬路見到啲人瞓低,真係見到佢殺人。」之後沒多久就有巿民出來把死傷者抬走,「有啲用三輪車推,斷斷續續咁。」
送完菲林,他回到飯店,中午聽到隆隆巨響,坦克車駛入城,他身旁的電視台記者大叫:「Thisguyiscrazy!Thisguyiscrazy!(這人瘋了)」他透過相機的觀景器,看到令他吃驚的畫面。「我見到有個人走出嚟企喺架坦克車前面,坦克轉佢又轉,最後啲車停低晒,佢仲爬咗上去,揭開個蓋,同第一架坦克車上面嘅人講嘢,跟住有五、六個着便服嘅人騎單車出嚟帶走佢。」
「如政府有誠意 唔死人」
這個人從此失蹤,傳聞他名叫王維林,有人說他被其後的坦克輾斃,有人說他輾轉逃到台灣,真相成謎。
現在是《蘋果日報》攝記的曾顯華當年用相機記下這場面,震懾人心。回望記者生涯,對六四感覺特別大,「如果政府有誠意有真心,一早就可以和平解決咗呢件事,唔使話搞到死人。」相片成為歷史經典,看過的人都難以忘記那堅執的背影,「呢張相至少可以喺中國歷史上,留低一個小小嘅影像。」
話你知:與普立茲獎擦身而過
六四鎮壓後,在天安門廣場以東的東長安街上,青年王維林主動跑向一列坦克,阻擋它們前進。美聯社攝影記者JeffWidener從北京飯店6樓陽台將這歷史性一刻拍攝下來,率先發佈了,轟動中外,更為JeffWidener贏得1990年普立茲現場新聞攝影獎。
其實當時多家國際媒體記者都拍得這歷史性一刻,包括曾顯華。但當年路透社的編輯「睇漏眼」,沒有即時揀選這張照片發放,結果較美聯社遲了大半天,才補發這張六四最有代表性的相片。
六四20周年特輯網頁: http://hk.nextmedia.com/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