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女記者何以被騙財騙色? - 北方可可

央視女記者何以被騙財騙色? - 北方可可

北方可可
大陸《博客網》專欄作家

內地最近一條熱炒新聞:一位二十多歲的央視女記者張某,為了取得北京市戶口被「國情局長」騙財又騙色。日前,假冒國情局長的程某一審被北京海淀法院判刑十年半。
據報道,○七年底,在央視工作的張某認識了自稱是國情局局長兼國情內參總編輯的程朝俊,並委託程幫其辦理北京戶口。其間程收取張兩萬餘元。隨後,程又提出聘用張為《國情內參》兼職編輯,即「特工」,並要求張某寫下保證書,保證「國家利益高於一切,在這個部門工作,必要的時候為國家利益奉獻肉體」。次日,程在酒店開房,稱要對張某進行考驗,兩人遂發生性關係。而張某的北京戶口卻遲遲未辦成。

靠官方關係解決問題

去年五月,程朝俊因另案被警方控制,此案暴露。張某對警方表示,程讓她做特工時,她心情激動,因為老家有很多貪官,她作為特工,可幫助家鄉人民。
其實,此類騙財騙色故事在內地經常發生,有的詐騙情節更顯離奇古怪。那麼,這類故事何以會經常發生,且屢試不爽呢?筆者覺得,這與內地的社會生態相關。有位台灣作家曾撰文稱,看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一個簡單的觀察方式是:看老百姓有了麻煩會尋找怎樣的途徑去解決?而他發現,在中國大陸,人們有了麻煩常常不是首先找律師,而是託請各種社會關係,比如通過熟人、朋友打通官方關係,以求得問題的解決。沒錯,這的確是內地社會的現實情況。但「存在即合理」,事實上在內地,很多事情的辦理,你如果尋求正常途徑去解決,不僅常常「難於上青天」,而且有些時候你根本就無法正常解決,因為人們都曉得,潛規則在顯規則之上,否則「權力尋租」就沒市場了,騙子們也不會打着領導的旗號招搖撞騙了。上述這位央視女記者當然也沒能例外,她同樣是「通過熟人、朋友打通官方關係,以求得問題的解決」,包括陪人家上床。至於她說「自己的老家有很多貪官」,期望自己的「特工」身份能「幫助家鄉人民」,則屬於一句灰色幽默了。
在內地,領導的權力到底有多大呢?或者問:權力與規則之間到底是怎樣一種關係呢?有一則舊聞或許可以充份給予說明。前年,山東省齊河縣有一個農民叫時國祺,他對鄰里朋友說自己有個親戚在縣裏當領導,可以「幫忙」安排、調動工作。後來,他靠操持這項「業務」還真致富了,不但在縣城買了房、買了車,還把自己「安排」進了縣裏的審計局,把老婆「安排」進了勞動局。

農民持偽造批條當官

這個時國祺的「本事」其實很簡單,他靠偽造縣委書記的簽字和印章,竟然令人吃驚地把三十多人調進了行政事業單位工作,他自己則聚斂了百萬元贓款!這起案件當時之所以引起轟動,一是犯案者只是一個農民,犯案手段就是給人事部門偽造一個領導「批條」;二是人們透過這件事發現縣委書記實際上就是土皇上,其簽字就是御令,「假簽字」也能「真調動」。
潛規則比顯規則更有效,這就是騙子們樂此不疲的根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