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國際貨幣體系 取代美元IMF發債 金磚四國擬認購

改革國際貨幣體系 取代美元
IMF發債 金磚四國擬認購

在美國開動印鈔機濫印銀紙,全球投資者面對美元貶值危機、四處物色保值的投資產品之際,國際貨幣基金會(IMF)準備首次發行債券,瞬即吸引俄羅斯認購100億美元(780億港元),中國也可能買400億美元(3,120億港元)債券,意味美債將會越來越不吃香。

上月G20峯會在倫敦舉行時,中國和俄羅斯認為美國聯儲局購入美債是不負責任的做法,擔心美元會大幅貶值,要求成立新國際貨幣取代美元,雖然峯會沒討論這個問題,但IMF總裁斯特勞斯─卡恩(DominiqueStrauss-Kahn)提出有權發債,以便援助受金融危機打擊的國家。

俄羅斯認購780億

IMF沒闡述發債細節,但俄羅斯財長庫德林(AlexeiKudrin)前日(周三)表示,「我們正討論在不久將來作出決定,投資100億美元買入IMF債券」,IMF會在秋天決定發債詳情。
斯特勞斯─卡恩很感謝俄羅斯認購IMF債券,「向IMF提出強而有力的支持,希望其他成員國也出力」。他會向董事局提供文件,希望盡快發債。事實上,IMF正為首次發債籌備,買家也是針對經濟發展潛力最大的「金磚四國」──中國、印度、巴西和俄羅斯。
IMF這次發債相信跟IMF特別提款權(SDR)的一籃子貨幣價值掛鈎。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上月倡議將IMF的SDR發展成超主權儲備貨幣,逐步取代美元。IMF發債安排,合乎中國支持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立場。
俄羅斯在金融海嘯中大受打擊,打算明年向外國借70億美元(546億港元),但央行準備用100億美元黃金及外滙儲備,買IMF債券。外界相信印度也會買100億美元IMF債券,而中國就會買400億美元。
金磚四國買IMF債券,除了找一個相對穩定回報的投資工具,以免被美元貶值蠶食之外,還希望提高在IMF的地位。
IMF的投票權,至今仍由歐美國家操控,並非由各國的經濟實力左右,即使去年3月IMF將發展中國家的投票權提升5.4%,中國的投票權增加0.9%至3.8%,但只是跟比利時、盧森堡及荷蘭三國總和相若,未能反映中國在全球經濟舞台上的實力。
法新社/美國《華爾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