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針:香港有人代勞了 - 張華

探針:香港有人代勞了 - 張華

面對八九年用血寫的歷史,中國共產黨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繼續抹黑學生先用暴力,也沒否認解放軍出動坦克及開槍等事實,而是心虛的以過去二十年經濟成就來合理化自己,說明鎮壓的必要性。不過,他們不敢說,不方便說的話,在香港有人代勞了。
其中一位「勇」字當頭的左派接班人,其厚着臉皮顛倒黑白的能耐,比那位港大學生會前會長猶有過之。他說,南京大屠殺死了三十四萬人才能叫「屠城」,而「北京屠城」之說誇張失實。我倒想學日本人問一問,死亡三十四萬人,那來證據?日本戰敗後,國民政府的《南京地方法院檢察處敵人罪行調查報告》記載,南京大屠殺中受害人數三十四萬。這是二千年北京當局放開南京大屠殺研究後,國內最常用的數字。
這個數字受到日本及國際學術界質疑,因這並非一份死者名單,那個報告也錯漏百出,跟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二十萬之數,差距很大。事實上,南京大屠殺紀念館也只有三千名死者名單。相反,二戰後猶太人搜集被屠殺同胞資料,現時他們的名字被刻在柏林紀念碑上,那才叫證據。不過,依我愚見,即使缺少這份名單,甚至只有十分之一的人遇難,難道就不能叫南京大屠殺嗎?
屠者,本指「殺光、死盡」,但也可用作形容詞。「嘉定三屠」、「揚州十日」都是屠城,若真在城內殺盡殺光,何來三屠?因此,屠城者,只是形容解放軍射殺手無寸鐵的平民,是何等慘烈、血腥,而非京城市民被殺盡。北京屠城有多殘暴,可參考六四圖片及影片,不贅!
至於學生先使用暴力對付解放軍等,更是極盡歪曲。數百萬學生市民參與的民主運動,若像「才俊」所說都是以暴易暴,那麼,傷亡之慘烈豈止如此!正因為絕大部份人都堅持和平、理性地抗爭,甚至那些「敢死隊」也只是赤手空拳,以血肉之軀阻擋坦克,想以自己生命喚醒軍人良知。北京當局在六四,也沒有把學生說成暴徒,想不到在資訊發達的香港,竟有人代中共指鹿為馬了。
沒錯,六四有很多難以明白之處,特別難以理解的是,七六年的天安門廣場同樣有幾百萬人聚集去悼念周恩來,殘酷的「四人幫」僅派出十多萬民兵,用木棍、皮帶扣去清場;十多年後的鄧小平,為何出動三十萬野戰軍,用坦克及自動步槍對付平民?但是,這些疑問不會改變我們對這場民主運動的理解和支持,更不應動搖我們對血腥鎮壓的譴責。同樣,南京大屠殺有很多細節未明,特別是日軍為甚麼要舉行殺人比賽,但這些疑問,又能改變其屠城的性質嗎?
做奴才,也請高明點,別畫虎不成反類犬也!
逢周二、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