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不死港大民調:61%市民支持平反六四 歷來最高

我心不死
港大民調:61%市民支持平反六四 歷來最高

【本報訊】六四20周年前夕,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公佈,超過六成港人支持平反六四,比率為歷來最高;同情北京學生、認為中央做錯的市民比例,也創回歸後新高。該計劃總監鍾庭耀指出,民調結果反映,六四薪火相傳目標已經達到。經歷改朝換代,飽嚐經濟起伏,熬過世紀疫症,20年來香港人沒有忘記六四的是非,沒有放棄民主的信念。數字說明,我心不死。 記者:蔡元貴、雷子樂、陳沛敏

港大民意研究計劃自93年起,每年六四前進行相關民意調查,本月19至22日成功抽樣訪問1,011名香港市民。結果顯示,55.5%受訪者認為當年北京學生做得對,為94年六四5周年以來最高。68.9%人認為中國政府當年處理不當,較去年的58%大幅增加,為13年來新高。

「薪火相傳目標已經達到」

支聯會評分比去年上升,雖只有48分,卻有六成市民不贊成解散支聯會,同樣創下歷來新高。民研計劃自97年加入「你是否支持平反六四?」的問題,結果今年有61.2%人支持平反,較去年49.1%大幅上升,也是調查以來的歷史新高。鍾庭耀認為,結果反映香港人的六四情結,「訊息好清楚,結果反映咗香港人需要一個象徵佢哋情結嘅口號(平反六四),同埋一個象徵性嘅團體。」
鍾庭耀分析,今年是六四20周年,香港以至各地公開悼念及討論六四的活動甚多,引發更多港人關注,「尤其係趙紫陽(中共前總書記)嘅聲帶,令大家多咗資料重新討論。」近期一些言論,如港大學生會前會長陳一諤的「有啲問題」論,以及特首曾蔭權的「代表香港人」論,均推高了港人的情緒。
調查結果顯示,香港人對學生的同情以及對當時政府的責難,多年來均十分穩定。鍾庭耀指出:「事件過咗20年,香港人仍然持有相同意見,反映出來嘅已經唔單止係民意,而係態度,代表住香港人基本價值嘅取向。」
認為港人有責任推動內地經濟與民主發展者同樣佔大多數,雖然前者比率較高,但今年是81%與78%之比,相當接近;若要受訪者二擇其一,比率變成39%對29%,是17次調查中差距最窄的一次。鍾庭耀說,可能不少香港人開始意識到,中國的經濟已發展到一個不錯的地步,是時候發展民主。
官員民望受同期經濟環境及沙士等社會大事影響,但民調顯示港人對六四的態度較少受這些因素左右,20年來,均有四至六成人支持平反六四,七至八成人覺得香港人有責任推動中國民主發展。鍾庭耀說,數字說明,薪火相傳的目標已經實現了。
「如果話薪火相傳目標已經達到,我同意;六四事件距離今年已經20年,隔咗一代人,但係民調數據變化不大。」鍾庭耀認為,新一代大致認同上一代對六四的意見,一方面是因為支聯會每年的悼念活動,另一方面是組織以外的因素,「例如家庭教育,兩代之間嘅感染力,民間嘅傳承工作,好難睇得到,但係同樣重要。」

特首被斥欠港人一個道歉

支聯會主席司徒華認為,民調結果證明香港人對平反六四的訴求清晰,「20年來,大家完全冇忘記。」他指出,曾蔭權、陳一諤以至最近劉夢熊發表的六四言論,刺激港人要表達平反六四的訴求。調查結果也證明,國家經濟起飛可以讓人民放下六四等這類見利忘義的觀點站不住腳。「唔通一個人殺咗人之後發咗達,當佢畀啲錢你使,你就可以話佢冇做錯咩?」司徒華今年到多間中學出席六四講座,發現學生的提問相當有深度,反映平反六四的訊息得以薪火相傳。
昨日特意到立法會旁聽六四辯論的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相信,民調結果「反映香港市民的眼睛係雪亮嘅」。他認為,曾蔭權早前的六四言論,是由於他平日在內地和香港接觸的人都持同類觀點,「佢根本聽唔到普羅大眾心聲,相信佢真係以為全港都咁睇。」他又批評曾蔭權欠港人一個道歉。
港大民調同時調查港人對中央政府的信任程度,由92年的不足兩成,上升至近年的近六成。鍾庭耀說,香港人逐漸信任中央政府的同時,大多數人仍覺得中國政府處理六四做得不對,仍支持平反六四,表面上有點矛盾,卻起着一種提示作用,「中央政府民望雖然上升,但仍然受六四事件拖累。如果六四得到平反,信任程度可能唔止五至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