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與端午 - 嚴櫻

六四與端午 - 嚴櫻

嚴櫻 自由撰稿人

端午節,紀念屈原。屈原勸阻懷王赴秦而不得,懷王最後慘被軟禁,屈原悲憤莫名,投江自盡。楚人怕江裏大魚細魚會吃掉屈原屍首,紛紛向江裏投糉兼大鑼大鼓,試圖嚇走魚群。
臨近六四二十周年,是紀念一班沉屍中共醬缸的愛國志士的日子,可是眼中所見,盡是一幫奴才前仆後繼,爭相向缸裏吐痰。他們為表忠投誠,謬論越作越大,歪理越說越雄壯,妄想嚇跑意欲投糉的普通市民。

至今未能自由悼念

回想當日學生在人民大會堂前跪諫中央,中共領導神經兮兮,不屑一顧,恰恰是兩千年前楚懷王斥退屈原之翻版。暴君妄自驕橫,臣民赤心成漿,中國如常君尊民卑,愛國從來只換取一個無名墓碑。
遙想遠古,史料未聞楚王派兵封鎖汨羅江,嚴禁楚民悼念;未聞後世楚王三番下詔斥責屈原顛覆誤國、勸諫不力;未聞史官竄改國史污衊屈原;未聞楚民會因吃糉撐舟而受罪連坐。
再望望今天的天安門,每逢敏感時節必定戒備森嚴,公安武警隨時腳踢手拖;政府喉舌鷹犬鋪天蓋地,經年痛斥民運為反黨反革命的暴亂,志在亡黨毀國;網上悼念言論、片段禁絕,六四書刊動輒遭禁,官方文案如常扭曲過去,粉飾太平;人民只要公開戴上黑巾、帶着鮮花、拖着橫額,隨時不問情由,動輒得咎。二千三百年後的今天,黨禁黨禍無遠弗屆,平民反不能如楚人一樣自發、自由悼念,死難學生終生沉寃。在官方、甚至大部份人眼裏,他們仍是死得其所,死得理所當然。

壓抑民眾不滿怨憤

楚廷上下對民間風俗略知一二,且讓民眾悉隨尊便,未有為所謂破壞皇室聲譽、玷污先王英名而大動干戈;以後歷朝歷代對此民間傳統更不置可否,不曾以「追思前朝國君」、「叛國」之罪名大殺良民。單論開明寬懷,封建王國竟勝中共,荒謬否?說過去中國人溫飽不繼、低賤如泥?至少純民尚知是非善惡,尚有自由追思慕賢,朝廷不敢胡亂踐越,挑動民眾。
今天的所謂社會菁英知識分子,追求燈紅酒綠、功名利祿,向當權者訕民賣直、投懷送抱;當權者無法無天,強推和諧,瘋狂壓抑民眾的不滿與怨憤,使人民無以宣洩釋懷。溫飽致富縱然重要,斷非唯一,今日中國平民口裏盡是深滙上證;政府大喊保八萬億。屈原對國家前途之殷切,對昏君之盲忠,雖為迂腐,但見赤誠。今時今日說屈原,似比西遊記更荒誕離奇,比封神榜更匪夷所思。端午的遺思,就餘下這彌足珍貴的公眾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