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淵滄專欄:等待調整有3個煩惱 - 曾淵滄

曾淵滄專欄:等待調整有3個煩惱 - 曾淵滄

近來,有好些朋友向我說:「我正在等股市調整,一調整就會入市買股票。」
我經常反問他們:「調整多少你才會入市?」一般上,朋友仍無法回答我的反問。
股市是不可能長升不跌,急速上升之後一定有調整,問題是:調整多少才算調整?才值得買?
一般上,大型的調整應該是升幅的50%,如果恒指一口氣上升6000點,調整幅度該3000點;如果恒指一口氣升8000點,調整幅度該4000點。但是,當調整幅度如此大的時候,你敢不敢真的入市?當調整幅度如此大的時候,熊市未死的言論一定佔滿傳媒的空間,你會開始感到:原來牛市未到,現在只是熊市第二期的反彈。
這是等調整的煩惱之一。
等調整的第二種煩惱是:你可能在股價調整初期就急不及待的入市買股,買了股之後,股價再跌,怎麼辦?
還有第三種煩惱是:等來等去,就是沒有像樣的大調整出現,股價輕輕地調整兩天又掉頭回升,怎麼辦?該不該追?
去年,台灣在選總統時,我與家人到台北浸溫泉,吃東西,今年五一節日,又到金門一日遊,現在,我又到台北了,拜會台灣一些政壇人物,希望多一點了解馬英九上台後兩岸的關係的政策。

中資不易炒起台灣樓股

近來,台灣傳媒熱炒內地資金到台灣投資的消息,香港傳媒也曾經報道中移動(941)打算進軍台灣,碧桂園(2007)也打算進軍台灣。
1995年,香港離回歸祖國僅剩兩年的光景,樓價不振,股價不振,當時西方傳媒有「香港已死」的封面故事。後來,在短短的兩年裏,香港樓價、股價突飛猛進,據說,不少資金就是來自內地,據說是有人奉命炒起香港樓市股市,以製造繁榮、喜悅回歸的現象。
小小的香港,不必多少錢就足以把樓市股市炒上天。今日的台灣,整個經濟的規模也很小,只要一聲令下,台灣的樓價是可以像1997年的香港那樣地炒起。
不過,吸收了香港1997年的慘痛教訓,我相信台灣是不會重犯當年香港的錯誤,我相信台灣不會讓內地資金隨意進入台灣炒起樓市、股市,一方面防止香港1997式的泡沫,另一方面防止台灣的經濟完全被北京所控制。
當然,防了內地,防不防香港?防不防香港的紅籌企業?這會是相當複雜的。

曾淵滄
城市大學MBA課程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