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受惠於內銷市場帶動,香港4月份整體出口表現較市場預期為佳,跌幅為18.2%,優於路透統計市場預期的23.6%,為今年1月以來跌幅首次低於20%;但傳統歐美市場表現跌幅仍在擴大。
政府發言人稱,4月商品出口續大跌,主要是環球經濟持續衰退,以及區內貿易大幅下挫。然而跌速已略收窄,主要反映輸往內地的出口跌幅減少。發言人表示需觀察未來數月的數據,以確定4月所見的相對改善會否持續成為趨勢。展望未來,外貿環境仍充滿挑戰。
輸往內地出口跌幅降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尹德勝認為,中國市場跌幅顯著收窄,主因不少廠商正拓展內銷市場,將原出口歐美的貨品,轉谷內銷市場所致。至於傳統歐美市場只能說5月份跌幅穩定下來,難言有起色。
貿發局助理首席經濟師潘永才預期,5、6月份本港外貿出口跌幅會持續收窄。穆迪報告則指出,由於預期美國經濟要今年10月才見底,因此本港外貿於第3季仍然下挫。
統計處公佈,4月整體出口跌18.2%至1990.43億元,較3月跌幅收窄2.9個百分點;當中轉口貿易跌17.5%至1944億元;港產品出口跌40.2%至46.3億元;進口跌17%至2153.9億元,跌幅收窄了5.7個百分點。4月有形貿易逆差164億元。
歐美日市場仍淡
按出口市場分佈,佔整體出口53.8%的中國內地市場,4月跌12.5%,較首4個月平均的20.4%顯著收窄;台灣市場和澳洲市場也顯著改善,台灣由首4個月平均跌23%,而4月只有14.8%;澳洲4月更出現正增長2.4%。
然而,歐美日出口市場跌幅卻在擴大,佔10.9%的美國市場擴大至24.7%;佔4.1%的日本擴大至19%;佔5.2%的德英擴大至21.4%和27.6%。
另外,《UPS亞洲商業監察2009》顯示,只有40%香港中小企業認為全球經濟將於今年或明年復蘇。
開始回暖
定單回升裁員潮料過
香港信用保險局調高小額信用限額上限,由原來的50萬元上升至100萬元,正好回應中小企的要求;據工總一項調查顯示,達51%受訪廠家指曾被買家拖欠貨款,工總主席陳鎮仁表示,加大出口信用保額,有助出口企業面對艱難外貿環境。
全球經濟疑似轉穩,港商對前景看法如何。香港工業總會5月初一項調查顯示,一半受訪企業表示自5月以來,定單有逐漸回升趨勢,經濟開始出現回暖迹象。不過近期豬流感的爆發,則對本港零售業有較大打擊。工總副主席劉展灝稱,金融海嘯以來,本地鐘錶零售業的生意額下降逾10%,但豬流感以來,跌幅則達20%。
豬流感打擊零售業
而根據工總3月向146名會員調查所得,主席陳鎮仁估計自去年9月爆發金融海嘯後,約有20%於珠三角的港資企業倒閉,相當於約6萬家關連港資企業中的1.2萬家。而其間約有40%受訪企業指曾作出裁員行動,一般裁減員工25%;陳鎮仁指,主要涉及中小型企業,至於涉及裁員人數則很難估計,但相信最差的倒閉裁員潮已過去。
調查又指出廠商面對最大的問題,是定單減少,佔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