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自常振明取代榮智健及范鴻齡出任中信泰富(267)主席兼董事總經理48天以來,中信泰富股價漲近七成,跑贏同期恒指的17.3%升幅,市場對常振明執掌後的中信泰富滿懷憧憬,但他昨日表明,目前沒有計劃配股集資,也無考慮出售國泰(293)及香港隧道資產。 記者:龍婉嫻
常振明昨出席股東會後多番強調,「請給我一些時間」,又高呼需要找個董事總經理並肩作戰,以減輕負擔;除了會繼續做一家非金融綜合企業,中信泰富今後整體發展戰略還需要再研究。
重組合約 無懼滙率變化
常振明稱,中信泰富首季整體運行良好,西澳洲鐵礦項目進展順利,明年9月可以投產,又自報已將餘下的13億澳元外滙槓桿合約期重組為真正的對冲合約,今後澳元滙率變動不會再對中信泰富業績造成任何影響。此外,公司有充足資金支持業務發展,現金壓力不大。
他說,接任主席兼董事總經理一個多月以來,主要是給員工安慰、溝通和支持,拜訪國內及香港的合作夥伴和往來銀行,同時對中信泰富的業務作全面審視,估計還要一段時間作審慎研究。
常氏稱,制訂長遠發展戰略,包括注入或出售資產時,將從各業務市佔率、本身發展前景、參與管理程度,及與大股東中信集團能否產生協同效應,能否帶來價值提升等考量,那些無法參與管理及投資回報低者,將不設時間表伺機收購或出售。
特鋼、礦產、地產、兩隧、中信1616(1883)、大昌行(1828)、航空和發電,皆被他列為有堅實業務的優良資產,尤其特鋼、鐵礦和地產市佔率都很大,未來兩年投資將集中在這三方面(前二者佔150億元);此外,中信1616和大昌行等市佔率高,但他未有明確指出那些屬於核心或非核心資產。
物色副手減輕負擔
以中信集團副董事長兼總經理身份空降、同時身兼中信泰富兩職的常振明顯然已吃不消,他指「對一個人的工作量來說也是很大的」,除了「會一直做中信泰富主席,我想我需要一名董事總經理,我們已開始物色人選,條件只有兩個,一是有助於公司業務發展,二是能夠穩定和保持公司團隊。」
他認為在中信集團和中信泰富同時任職對兩公司都有利,因兩公司都是綜合性企業,應有更大餘地發揮協同效應;而兩公司均有內地房地產業務,但中信泰富以項目形式經營,中信集團則以公司形式經營,他已召集相關人士集中研究如何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