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上鏡之城 - 陶傑

最上鏡之城 - 陶傑

《天使與魔鬼》無論好不好看,還是值得買票進場,因為戲的背景是羅馬。
羅馬是全世界最上鏡(Mostphotogenic)的城市。不錯,女人講上鏡,城市也有上鏡頭的,羅馬第一,巴黎才是第二。
一齣戲不管多爛,只要在羅馬取景,一定能加分。香港女人到外面旅行,首選羅馬,在街頭隨便找一尊雕像前一站,即使一身粉紅的尼龍外套,一件哈嘮KittyT恤、一對波鞋、一個慣常的電視藝人V字手勢,多麼惡俗的外表,也能被羅馬洗掉三分。
因為在這座兩千年的古城,米開朗基羅和貝尼尼的靈魂常在,為全世界追求廉價浪漫的消費者,提供一份救贖。在羅馬取景的電影,能令男女主角增值,像柯德莉夏萍的《羅馬假期》;像神一樣,羅馬這個城市能為有心的創作人扶一把,令他不朽,像費里尼的《羅馬》。向羅馬上一炷香,只要肯花錢,而且誠心,他多少會保佑你,讓後世的人記住你的名字,當然,大前提還是因為羅馬。
還有一齣在羅馬開拍的文藝片,叫做《許願泉》。戲很普通。主題曲唱到今日,誰不相信羅馬有神明?因為歌詞就是得力於這座古城的靈感:
「三個銅幣,投在噴泉裏。三個銅幣,都在尋找快樂。三個滿懷希望的情人,噴泉會保佑誰?
三顆心,在噴泉裏。三顆心都在尋覓歸宿。靜靜躺在泉水深處,在羅馬的心底。三個銅幣,只有一個願望能成真;三段戀情,泉神只會保佑一個情人。會是我的那枚銅幣嗎?會是我嗎?」
只能由法蘭仙納杜拉原唱,傳奇的歌手,傳奇的城市。
羅馬這座城市本來就是神明,令哪一齣戲都增值。連打功夫的李小龍也明白這個道理。《猛龍過江》巴巴的跑到羅馬取景,李小龍還要讓自己和羅禮士在鬥獸場決鬥。戲本身有點掃興的地方,是講唐人的餐館讓黑幫收保護費。羅馬這座城市怎可以跟中菜館的一座關公像並置?即使如此,在鬥獸場裏,李小龍一把扯下了對手的胸毛,瞪着眼,一口氣吹掉,也有型死了。因為這是羅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