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的感受可用選票影響社會

學生的感受
可用選票影響社會

在張銳輝不在場的情況下,記者訪問了他的一些中六學生。他們剛在復活節假期到過北京、上海,考察國情。有同學說,他們去北京一家重點中學交流,其間她問一位北京學生是否知道六四,對方反應很冷淡,她才發現原來兩地對待六四很不同。

沒有藉口忽視歷史

19歲的唐卓驊說,在內地坐長途火車讓她對去年雪災農民工的苦況感同身受。她自覺此行增加了對中國的歸屬感,「外國人都可以覺得中國叻,但留意自己國家有乜問題先係對國家嘅歸屬感。奧運運動員我覺得遙不可及,反而上訪人士講點俾人打,同我接近啲,因為大家都係一般市民。」訪京期間,他們到過北京信訪辦外了解上訪現象,又探訪了一些維權人士。
18歲的楊綺雯在就讀中四那年第一次跟張老師去維園燭光集會,當時「當玩蠟燭」,但現在她說:「香港好幸福,係唯一可以公開悼念六四嘅中國地方。」她計劃將來跟自己的子女說六四,不讓這段歷史就此湮沒。
18歲的司徒志恒認為,就算學校老師不說,香港社會資訊發達,年輕一代沒有藉口去忽視89年的歷史,「有心搵一定搵到資料。」同年的洪恩指出,不了解國家何談愛國,「愛國係一種感情,好似愛你嘅屋企人一樣,知道佢唔好嘅嘢,你會唔開心,好嘅嘢會開心,你仲會關心佢。」
對於六四,同學們都說一己之力很渺小,但至少可以跟同學討論、向下一代傳揚、參加燭光集會,讓死難者的家屬知道仍然有人關心。18歲的周守謙就說,他們已經有投票權,絕對可以用手上的一票,參與社會影響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