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獨居婦近一年的家中用水量離奇飆升,一人一季用水達600多元,經檢驗水喉及更換水錶也查不出原因,甚感苦惱。有民間監察團體批評,水務署作為唯一供水的公共服務機構,應設立上訴機制,調查表面證據成立的水費爭議個案,否則用戶只有默默承受,實有大石砸死蟹之嫌。
獨居婦黃女士(50歲),居於一公屋單位多年,近一年多,每季水費平均600元,她懷疑水錶讀數有問題。向水務署投訴後,獲安排免費檢查室內及室外的喉管,惟該署告知沒發現漏水,其後又獲免費更換水錶,但水費仍異常,近一期水費更高達800元。對於無故被徵高昂水費,她十分無奈,感到有寃無路訴。
400元飆升至1400元
本報上月報道龐先生一家三口以往每季共用水費400元,近期飆升至1,400多元。本報跟進後,水務署安排為他免費驗水錶,本報近日再聯絡他,他表示,驗錶後水務署指一直正常。將收到新一期水費單的龐先生坦言有點心驚膽顫:「到時唔知水費又收幾多,真係唔敢想像。」
對於黃女士的情況,水務署表示,水錶是客觀量度用水量的唯一工具,如客戶懷疑水錶的準確度,可向該署申請自費測試水錶。若水錶錄得的用水量比正確流量不多於或少於3%,該水錶記錄便視為準確,驗錶費也不會退回。如證明水錶錄得的用水量過高或過低,水務署將退回驗錶費及調整有關賬單。該署強調,用水量因應用戶的用水習慣、人數、季節等因素而改變。
水務署又表示,如市民發現水費持續高企,只能重複驗錶或換水錶,如發現是過錶後漏水,也會酌情扣減水費,又會酌情豁免長者及長期病患者的驗錶費,但沒設立上訴機制。
水務署客戶服務熱線:28245000
檔案編號:0325027
醒目貼士:測試漏水方法
1.部份住宅的廁所以淡水沖廁,用戶可留意儲水箱的水有否流動,及浮波有否郁動,從而得悉漏水情況。
2.關掉家中所有水掣,在不用水的情形下,看水錶讀數有否轉動。
3.若不信賴水務處的檢查,可自聘私人的持牌水喉匠檢查喉管及水錶有否異常。
團體意見:公共服務應設上訴機制
民間監管公共事業聯委會發言人蔡耀昌指出,作為提供公共服務的水務署,應設立上訴機制處理一些惹爭議的個案,免大石砸死蟹。「巿民冇選擇,一定要用水。
如果用戶能夠提供初步的表面證據,例如一個獨居者每季水費6百幾蚊,係唔合理,水務署應該交畀獨立部門調查。在調查期間,可以暫緩交水費,或者交一定比例的水費。」
蔡耀昌又指,現時公營機構,例如煤氣公司、港燈、中華電力公司等,均沒有設立獨立的上訴機制,即使用戶持續出現收費的問題,甚至累積至天文數字,也沒有上訴的途徑,政府應正視情況及檢討設立上訴機制的需要。
社會服務
報料熱線:29290000
社會服務熱線:29908288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29908688
傳真:37112468
網上捐款: http://charity.atnext.com/donate
各類表格: http://charity.atnext.com/forms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匿名投訴恕不處理。一經投訴,本報保留刊登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