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沙田城門河多年來「臭名遠播」,一項水質測試發現,位於主流的河水大腸桿菌含量雖然已較一年前大幅下降,但代表含有有機污染物及細菌的五天生化需氧量與化學需氧量,分別超標10倍和5倍。
分別高近10倍及5倍
沙田區議員龐愛蘭表示,繼去年7月抽取河水樣本化驗後,本月12日再次抽取火炭、主流及小瀝源的河水化驗,發現用來量度含有有機污染物及細菌的五天生化需氧量與化學需氧量,遠遠高於標準,其中主流河段的五天生化需氧量標準的5毫克及30毫克分別高近10倍及5倍,更較上次只有2.4毫克大幅上升;小瀝源亦分別高出5倍及3.5倍。
龐愛蘭指,河水大腸桿菌含量雖然已大幅降至11至470個,合乎標準,適合進行扒龍舟這些水上活動,但水質只屬「一般」甚至「欠佳」級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