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二十日在悶熱無大雨中渡過。五月二十三日終於迎來黃色暴雨連綿不絕。
飯後持傘獨自走在沿河(渠)夜色中,乾淨的積水流淌涼鞋腳趾縫間;二十年前風雨交加的晚上,我們踏在水淹膝蓋銅鑼灣的路上,但我真的忘記,是那一個位置?風雨不再是雨衣或雨傘可以擋避,順手將雨傘收起,天要下雨便由它落下當沖涼。
陳也記憶力強,應該比我清楚水最深的那個位置,那夜我們跟好大一夥朋友同行;抬頭,望向街燈映漾下的雨點,像金粉瀟瀟灑灑散落每一個人的頭頂、面上、身上。沒有人的身體餘半吋乾爽!再強的雨具對那夜浩瀚的風雨都無補於事,不少人在飲泣,沒有人知道明天,夾雜九七將至,香港人的情緒特別悲涼。
飲泣,流淚,狂哭,怒吼都變作風大雨大的零星配角;再害羞再難為情的雨中步行者更因此將情緒盡數開放,一些街角巷尾不少人扶欄彎腰哭喊。天人共哭的晚上從來沒有離散,有朋友不時掏出來洗刷記憶,有朋友默默緊記心頭莫論身在何方,有朋友若失若忘,事實始終未忘難忘!
二十年啦,原來陳也寫後生仔扮歷史白癡「……錯過了八九年五月二十日晚上那次八號風球中的風雨同路大遊行……」不是他們的錯,縱使坊間不斷提醒維園年年不停燭光,但學校沒有這頁歷史課,不認識,拒絕知道好讓肩膀近乎零重量。一切生於自然亦回歸自然,失憶,拒認,改變初衷,調轉槍頭都各有原由,何必細究?
就是曾蔭權!有血性的香港人或中國人都該感謝他,真是回憶二十年前春夏之交事件的英雄,幾句讓絕大部份人拍枱大罵的說話,聽來反感,細味:弦外有音,都提醒各位莫失莫忘,今年六四,七一肯定上街人數,比往年倍增不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