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智語陸:抗通脹是長期作戰 - 陳永陸

財智語陸:抗通脹是長期作戰 - 陳永陸

錯失今次港股大升浪大不乏人,不過大部份人的想法已不再是如何追回「利潤」,反之焦點已移至如何抵抗通脹。沒有在今個浪入市的朋友通常有很多現金,進入「零息時代」,令他們對通脹升溫更加恐懼。其實金融海嘯前香港已是零息時代,小數位後多一個零的利率基本上沒有太大意義,不過傳媒集中報道,才再度勾起大家的恐懼而已。
說實話,憂慮通脹不是基於零息及美國大印鈔票,而是我相信有生之年仍要活在通脹之下,因此無時無刻都要作抗通脹的準備。抗通脹不等於盲目投資,抗通脹是漫長的作戰,策略部署也應看長線。抗通脹的正路動作是買磚頭及股票,問題是現在的經濟環境下,磚頭不是人人敢買,而港股亦太過波動,買入後要有心理準備捱價,因此,如果要作長線的抗戰,應先從市場分散角度,而非清一色看香港市場,始終香港的錢來去太快。

應作跨市場部署

上月初到澳洲一遊,令自己決心將部份資產配置在澳洲,當日在本欄指出即使沒能力隔山買牛,澳元也必須在組合內,短短1個月已有不錯升幅。當然這回報一定不及炒股票,但大家要明白一點,今次抗通脹的作戰不是爭朝夕,風險管理極為重要,對澳元及相關資產投下信心票,完全是從整個組合的風險管理出發。澳元近日急升,其一原因是美元太弱,但我相信在經濟復蘇及環球對商品的需求逐步回升下,即使沒美元下跌的支持,澳元仍是看好的。
惡性通脹會否重臨仍是未知數,因為市場對環球經濟能否全面復蘇仍抱有一個大問號,而大家亦傾向相信沒有強勁經濟增長支持下的通脹未必會很嚴重,然而,我建議大家當有惡性通脹存在一定有着數,最低限度你會防患於未然,不至後知後覺。防守性較高的選擇是買與通脹掛鈎的TIPS,而美國狂印銀紙,熱錢下一轉應是轉吼商品,問題是商品價格大上大落,而參與時絕大部份都是涉及槓桿式買賣,一下短線的震倉隨時被抬出場。如果真的因通脹看好商品,其實可開個網上戶口,越洋買商品ETF如DBO(油)、DGL(金)、DBA(農產品),策略最好是當儲錢,定時定候當供會,跑贏通脹一點也不難。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