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部藏有很多重要的器官,一旦出現腫塊應提高注意,但有些腫瘤未必有明顯的症狀,例如生於咽旁的腫瘤,患者可能只是吞嚥時有少許異物感。在頸部開刀是最常採用的切除腫瘤方法,少部份病人或可選擇以微創方法,以內鏡或喉鏡經咽喉內壁到達患處清除增生的組織。
咽旁腫瘤(Parapharyngealtumour)是生於咽旁間隙的腫塊,而咽旁間隙是頸部深處的一個潛在空間,範圍由顱骨底部延伸至舌骨,介於咽縮肌、下頜骨與內翼肌之間。根據台灣的一項研究,此位置出現腫瘤比較罕見,僅佔頭頸部腫瘤的0.5%,大部份均屬良性,例如最近有一名病人確診患有咽旁腫瘤,化驗後證實是良性神經鞘瘤。
壓迫食道和氣管
由於咽旁位於頸部較深的位置,即使有腫瘤也未必會有明顯的症狀,但可以經由電腦掃描或磁力共振等檢查發現。雖然咽旁腫瘤以良性居多,惟它有可能會不斷增大,令食道和氣管受到壓迫而影響正常生活,一旦出現細胞變異更可形成癌瘤,因此患者一般都需要接受手術切除腫瘤,而治療效果通常也十分理想。
咽旁這個空間不但可以生腫瘤,有時更會因為咽喉感染而引起咽旁膿瘍,令患者出現喉嚨痛、吞嚥痛、吞嚥困難、發燒、頸部腫大和頸部疼痛等症狀。若不及早處理,感染可能會蔓延到鄰近地方,併發更多及嚴重的併發症,甚至可引致死亡。患有咽旁膿瘍的病人,只需要接受刺針或外科手術引流膿液,再加上抗生素治療,便能有效控制病情。
隔周一刊出
撰文:香港耳鼻喉科中心黃漢威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