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和上海,哪一個才是所謂「國際金融中心」?來自北京的一名經濟學者說:香港「將會」是中國的芝加哥,而上海才是中國的紐約。
面對京官之出言輕薄,有「儍強」之稱的香港的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即刻挺身而出,捍衞香港人的面子尊嚴,駁斥稱:不,香港才是中國的倫敦!
儍強這回不儍,富有急才,一不必請示「西環」,二不須請示曾蔭權或財政司司長,三不須看貓紙,馬上就能指出「香港才是中國的倫敦,你們上海才是芝加哥」這個常識的真理,令香港人刮目相看。儍強,你好man!
當晚,在海鮮酒家的貴賓房,大家看了有線新聞,舉座歡騰。
「嘩,香港是中國的倫敦喎!我們是倫敦呀!London,哇噢!」年輕一點的一個男賓,揮動雙拳,眼中竟然帶有淚水,好似中了六合彩一樣,輕聲尖叫着。
「換了煲呔,不一定敢這樣寸。對方有背景的呀。」一個說。
一片歡騰雀躍之中,還是一位留過洋的社會學者比較冷靜:「無論是中國的芝加哥,還是中國的倫敦,都是兩個黃皮膚的中國人在互相攀比。換一個角度,不妨這樣想想:有兩個美國人,一個是紐約銀行家,一個是芝加哥的CEO。紐約人說:我們紐約,是美國的香港;你們芝加哥,只是美國的上海。兩人一言不合,打起來了,像什麼話?」
「而且第二天,《紐約時報》還把這宗口水戰作頭條,《紐約時報》發表社論,支持愛紐護約的這位鄉里。華爾街頭,擺設行人路論壇,評論紐約的前途,而相反芝加哥的一批大學生和黑人,在網上發起攻勢,大罵紐約狗:你們平時吃的牛排,都是我們運來的,總統奧巴馬就是芝加哥人,你們有什麼了不起?」另一個明白了學者提出的論點,即刻發揮。
「對了。」我說:「就像兩個中國小孩,一個五歲,一個三歲。五歲的說:老子長大了,將會是蝙蝠俠。三歲的那個小孩說:不,你長大了最多只是哈里波特,我才是蝙蝠俠呢。然後他把一條毛巾,披在肩上,伸出一對胖嘟嘟的小手臂,作飛天狀。」大家一陣哄笑。
「都是中文的問題。」我由學術角度補充:「中文的未來時態,文法不清晰。上海將會是中國的紐約,將會,容易令人誤會。不過身為香港人,這一次,我當然撐儍強。」我舉杯:「四十多萬的局長月薪,養兵千日,身為香港人,千等萬盼,就是想看看這點骨氣,來,大家乾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