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波士駱友梅在深圳擁有一座尚未完成的果園,很難想像當年的靚女新聞主播,近三十多年的報界叻女大亨,居然準備回歸田園生涯,但想到有朝一日果園豐收,吾等必不甘後人,過關、過境,千里迢迢也要前往大快朵頤,餐餐水果,在所不計。
我家初到台灣,所居村屋隔壁便是一所面積龐大,不見天日的大果園,我的童年便是在從破籬笆鑽出鑽入到果園探險中渡過,隨時有芒果、龍眼、蓮霧、番石榴、楊桃、椰子、木瓜、桃子等青澀或豐美多汁的果子可偷摘。還無師自通的學會踩單車,也是拜在果園中東跌西傾,卻有高高低低的果樹來扶持,不知如何就學會了。
果園中禁錮了一個瘋女,披頭散髮、逢人吐口沫、時時又咆哮、啼哭;還住着一個失意潦倒的寫稿佬,過了許久才知道那人竟是後成了名作家,曾經胡適品題而大紅的姜貴,有本代表作《旋風》。
說探險,一點不為過,只是懞懵無知的歲月,竟走了許多寶,多少年了,還記得果園中傳來的哀號、狗吠、蟲鳴、鳥啼、小河流水潺潺,也還記得空氣中飄來的青草野花的香氛,各種水果特殊的或濃或淡的香味,只是永不能解開的是當時不知,至今仍不解的人生之謎。
有趣的是此生人只有在那麼狼狽如逃難的歲月,物質如此缺乏,捉襟見肘的現實裡,才完完全全享受到縱使千萬金也換不回的田園生活。
對於水果蔬菜的特殊感情與嗜好,也許是對當年田園時光、對失去的童年一種無可名狀的緬懷吧,而且總覺得品種改良之後,重新配種之後的果子都變了味道,不好吃了。
不久前吾友康藍送我兩盒水果,其中有款淡黃色的,外皮起疙瘩長圓形,狀如小號火龍的不知名水果,嗅起來有陣陣草腥味,切開來卻晶瑩透剔,果肉內佈滿狀如大粒芝麻的果籽,一咬卜卜脆,果肉則清甜到難以言傳,連那厚厚的果皮內裡也是奶白色的果肉,絲絲纏繞如燕窩,別看它外表不起眼,內在美卻驚人,堪稱果中尤物。不禁令人想起一起她的底,原來芳名叫麒麟金果,產自哥倫比亞,只能在不低於攝氏八度的氣溫下才能培養,且要有充足的陽光,它的花開期只在每年六月到十月,而且夜開朝落、嬌嫩得很,此果只靠風和鳥來播種,所以產量稀少,價值昂貴,它的營養價值很高,利腎暢便之餘對大小腸的毛病更有排毒作用。果然,它還有個別名就叫燕窩果。
走了幾家相熟的果攤,都買不到,只說可以代訂卻不一定有,不禁嘆道,怎的活了一大把年紀,竟不知有此款水果,那老闆倒也幽默,忙道,別說你,連我做這行生意的,也還有好多水果連名字都叫不出呢。
看來駱友梅要趕緊搜集一些從不知道的水果,還得費心去種植它,好叫我們大開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