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上周繼續於16400至17600上落,是連續兩個星期保持在上述區域波動。大市仍未能成功上試18000點,但恒指亦未有下試16000的水平,令未入市者的買貨意欲不高。
由於外圍經濟及市況未有明顯轉變,資金流出本港的機會暫亦不高,但資金不再隨便高追股份,因此,落後及細價股接力受追捧也屬正常。不過,令筆者稍覺不安的是近日市場對再生能源股的炒作。無可否認,政府在這方面的政策有利行業發展,但環顧目前本港上市公司在再生能源方面的業務規模及技術,仍屬初期階段,暫難對公司盈利有具體貢獻。同時,市場上亦出現一些「變身」或「概念」性的再生能源股,現階段而言,筆者仍只將這類股份視為炒作性質。
不過,本周港股情況料略有不同,市場焦點將返回經濟數據、美元和商品價格等基本因素身上,即將公佈的美國房屋銷售、芝加哥採購經理指數能否持續高於市場預期,又或按月出現改善,對美元、金價及美股影響較大。港股除受美股影響外,端午節假期及期指結算(周三)的因素將令本周港股仍有逾千點波幅,筆者相信恒指在16500至17600點水平上落的機會較大。除非資金流出情況明顯,否則恒指16000點仍有支持,因此在此水平逐步吸納優質股的策略仍可維持。
修訂對中鐵看法
大家亦可留意個別股份現水平的吸納價值。建設銀行(939)、中國人壽(2628)落後於恒指,現價亦可視為中長線投資的首階段入市位。
筆者已有一段時間沒有在本欄推介的基建股,過去多個月基建股並非市場焦點,但這類股份已由三月低位靜悄悄地反彈四成以上,包括中鐵(390)、中交建(1800)、中國南車(1766),只有中鐵建(1186)的表現較遜色。
作為中長線投資,基建股仍是投資組合的一部份,但筆者對一直不推介的中鐵(390),看法卻有所修訂。管理層在外滙管理的進取做法,令盈利風險甚高,這是筆者過往不放心推介的原因,但集團已將澳元合約平倉,今年首季外滙虧損縮減至1500萬元人民幣,而手持外滙亦獲准逐步滙回內地,以免滙兌虧損,加上新簽合約持續高增長,毛利率亦進一步受惠於房地產而得以擴闊,可作為今年下半年投資對象。
熊麗萍 滙業財經集團證券部主管
筆者持有中鐵建、中交建及建設銀行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