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與辱,牽動盧武鉉的一生。他由窮家子變成總統,寫下南韓傳奇。但任內肅貪扶貧政策,開罪既得利益團體,經濟也搞得一團糟,一度遭彈劾。最後連「清廉先生」的招牌也保不住,以自殺來結束一生,成了歷來下場最悲慘的卸任總統。
見學生遭折磨 當人權律師
盧武鉉1946年生於慶尚南道金海市峯下村一個貧農家庭,是三男二女中的老么,自小聰明伶俐,可惜家裏窮,無法上大學。他不甘貧困一生,高中畢業後邊工作,邊到夜校苦讀,29歲時通過司法考試,從此進入司法界,31歲在大田巿當上法官,寫下人生第一個奇蹟。
法官地位高尚,但盧武鉉沒興趣,做了七個月後就轉當律師。1981年是事業重要轉捩點,他看到異見學生慘遭軍警折磨,腳趾甲全被扯脫,令他決定「結束舒適的生活」,走上滿佈荊棘的人權律師之路。1980年代的民運、工運,都少不了他的份兒。1987年南韓爆發反對總統全斗煥獨裁的「六月鬥爭」,他被指鼓動船塢工人罷工,被捕入獄三周。
延續陽光政策 訪問北韓
在國家邁向民主的路上,盧武鉉成為正義的象徵,1988年參政就當選國會議員。在國會內,他立場偏左、反獨裁、支持美軍撤走,又堅決打擊腐敗,贏得「清廉先生」美譽。2002年他參選總統,以反貪、反特權、反美、北進的民族主義情緒,擊敗對手李會昌。
上任後,他矢言解決貧富不均,延續金大中的陽光政策,成為南韓第二位訪問北韓的領袖。但他不擅處理政治上的利益關係,上任一年就陷入權鬥,2004年3月更因違反選舉法,被國會彈劾,停職兩個月,憲政法庭後來駁回彈劾案,讓他復職,但他在經濟上毫無建樹,又逆民意出兵伊拉克,去年卸任時,民望已大不如前。
盧武鉉任內並非全無功績,他改變了政府的強權形像,情報單位和警察都不再成為強權的工具。盧武鉉的座右銘是「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但貪污醜聞爆出後,遭人人責罵,惟有選擇以死謝罪。法新社/美聯社/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