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一篇關於中國人跨國血拼的報道,用了相當有趣的句子形容中國人購買奢侈品的舉措:搶白菜。
在運輸業未蓬勃前,中國東北地區家家戶戶在門前挖地窖,在冬天來臨前,儲存大量白菜、薯仔一類不容易腐壞的蔬菜,用來對抗嚴寒下的食物匱乏。搶不到白菜一家人便很難過冬,我們能夠想像東北人「搶白菜」時的狠勁。現在,這股狠勁出現在東北及其他地方的中國人身上,只是,搶的不再是白菜和薯仔,而是動輒過萬元的名牌單品。搶這些的也不再是高官暴發戶,而是以各大城巿的白領族為主,那些奢侈品每一件價格都是他們月薪的數倍,但他們沒有瞬間遲疑,見貨便「搶」,中國人離開後,常常是人去店空,連陳列品都不見蹤影,所以文中用「蝗蟲」形容這群消費者,令人莞爾。儘管Selfridges百貨公司曾經因為中國人而創下百年來最高的銷售紀錄:每小時營業額100萬英鎊,可名牌店售貨員對這群消費者的感情卻相當複雜,後者讓他們感覺自己是在做苦力,無論從貨倉搬甚麼出來都會被無數雙手搶走,銷售的品味與情趣蕩然無存。
中國的中產、白領把LV變成了大白菜,像他們的父輩那樣,心理上充滿對物質匱乏的原始恐懼,全球性的經濟風暴不足以抵消他們的血拼熱情,匯率低迷給了他們更多的理由去境外與自己的同胞又爭又搶,往牛津outlets的火車上幾乎是清一色中國人,讓人想到了「春運」。看到這個詞,我終於笑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