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後私人項目將無公共空間

日後私人項目將無公共空間

【本報訊】發展局公佈公共空間未來路向,日後新落成的私人項目,會盡量不提供公眾休憩用地,除非區內休憩空間嚴重不足;即使有需要提供,落成後也會交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避免再次遭發展商侵吞。至於現存的公共空間,包括大角嘴港灣豪庭與沙田7個私人屋苑,政府不排除只容許局部開放。
發展局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指出,日後城市規劃委員會在審批私人項目時,會盡量不再要求或接受發展商提供公共空間,避免再次出現類似港灣豪庭的爭議。若區內休憩用地嚴重不足,才會另作考慮。發展局以北角邨兩幅現時仍在勾地表的地皮為例,該兩幅地的賣地條件列明發展商要分別提供兩萬多及近4萬平方呎的公眾休憩用地,日後發展商須自資興建,但落成後交由康文署管理,確保公眾能夠享用。
發展局去年3月起陸續公佈全港私人項目內的公共空間名單,令一眾須按地契開放屋苑平台的小業主怨聲載道。發展局已先後收到港灣豪庭、綠怡居、欣榮花園的小業主要求豁免開放平台;而沙田河畔花園7個屋苑的小業主則要求豁免開放公眾通道。

公眾通道僭建舖已拆卸

該局表示,若港灣豪庭等屋苑獲城規會與區議會支持,或可豁免開放平台;至於沙田7個屋苑在平台相連的公眾通道,當初興建是因為要連接一座社區大樓,但大樓後來已擱置興建,暗示部份通道可豁免開放。
至於太古地產霸佔東涌東薈城公共空間一事,發展局踢爆太古當年向城規會提交的總綱發展藍圖,列明會提供「公眾休憩用地」(publicopenspace),但後來地契只寫「openspace」,局方稱規劃署仍跟太古商討解決辦法,至於3間位於公眾通道的僭建商鋪,已全部拆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