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銷售借貸或保單釀爭拗

電話銷售借貸或保單釀爭拗

電話推銷越來越普及,私人貸款或保險保單可透過電話完成,惟非面對面完成,也沒即時簽下白紙黑字文件,容易惹來爭拗。有讀者反映,在不知情下獲批貸款,也有人不知就裏投保多年。有立法會議員批評,銀行電話銷售過程欠缺監管,以致出現「口同鼻拗」的情況,當局有需要修訂法例規管。

個案一 不知獲批貸款

讀者黃先生4月初突收到滙豐銀行追數函件,指他貸款的還款戶口存款不足,要求立即存款以支付每月還款額,另加手續費80元及逾期還款利息。惟他從未向該行貸款,對於收到追數信,感一頭霧水。
他即時致電滙豐及打簿翻查紀錄,才發現2007年5月滙豐曾將一筆3萬元的貸款存入其儲蓄戶口,存摺紀錄更顯示,款項存入翌月起,銀行每月自動轉賬扣數,共分24期還款,首期還款1,357元,其餘每期還款額1,421元。至今年3月已供款21期,因該月結餘存款不足支付新一期過賬,才揭發事件。
黃先生回想,兩年前曾接過滙豐推銷貸款的電話,但沒即時答應貸款,其後到分行遞交了一份「萬應錢」申請表,惟一直未獲銀行回覆,故以為申請被拒。他強調,當時儲蓄戶口僅有100餘元結存,過去兩年多一直未有動用戶口或打簿,故銀行存入的3萬元貸款沒動過分毫,「我冇收過批核通知,如果我知,就唔會擺筆錢喺到兩年冇郁過,仲畀佢扣番嚟還債。」

滙豐稱曾發函通知

滙豐銀行回覆,覆查紀錄,07年5月曾收到黃先生「萬應錢」貸款的申請表格,一星期後已成功批核申請,並將批核款項存入其指定戶口及以專函通知。
黃先生表示,未有收過滙豐的貸款通知函件或年結單,經本報協助後,滙豐已承諾取消這筆貸款,並停止追數行動。

個案二 銀行客戶糊塗買保險

何先生擁有渣打銀行綜合理財戶口,其港幣儲蓄戶口每月都有逾十宗交易,早前他細心覆核賬單,發現一筆85.55元扣賬,再翻查過去月結單,才發現銀行每月以自動轉賬扣同一金額。他致電銀行熱線查詢,方發現自己長期購買了一份意外保險,「銀行話我03年我經電話買咗呢份保險,又話寄過保單畀我,仲話每月月結單都有顯示扣錢。我唔識英文,畀佢扣錢都唔知。」
何先生要求渣打提供投保證據,但遭拒絕,「銀行話冇保留咁多年前嘅電話錄音,咁咪等於佢講晒!」

渣打稱經電話確認

渣打銀行回覆,根據紀錄,何先生03年1月經電話推廣確認參加保險公司提供之「渣打銀行意外長期現金保障計劃」,並以儲蓄戶口為指定繳款賬戶,而每期之保費都顯示在綜合月結單上,保險公司也於電話確認後將保單寄予他。由於保單已生效,故不會退回已繳保費。
檔案編號:0409052

立法會議員:應保留實質銷售證據

立法會議員甘乃威指出,目前法例並沒有要求銀行必須為電話推銷進行錄音記錄,即使銀行已設錄音,也沒有規限紀錄之保存時間,而且部份銷售交易毋須客戶簽名作實,故此不時都收到此類「口同鼻拗」投訴。

當局正檢討

自雷曼事件發生後,當局正檢討監管銀行銷售手法。他認為,當局應加強監管銀行的銷售活動,例如規定電話推銷紀錄必須保留至產品使用完結前、客戶購買過程須簽名作實,以及電話銷售過程須由另一銀行職員核實。

提醒你:小心查賬目或月結單

消費者委員會提醒市民,應小心覆查銀行賬戶往來賬項及月結單,如發現問題賬項應立即向銀行提出,以免事隔太久,影響追討。若事件未能調解,可聯絡該會或透過小額錢債審裁處追討。
消委會:29292222
小額錢債審裁處:28774068

社會服務
報料熱線:29290000
社會服務熱線:29908288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29908688
傳真:37112468
網上捐款: http://charity.atnext.com/donate
各類表格: http://charity.atnext.com/forms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匿名投訴恕不處理。一經投訴,本報保留刊登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