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代美國克魯明:中國20年內做世界一哥

取代美國
克魯明:中國20年內做世界一哥

金融海嘯以來,中國經濟地位越見拉近美國,美元霸主地位岌岌可危,但諾貝爾獎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明,昨日在港出席證監會20周年慶典時預言,雖然中國未來15至20年內,很大機會取代美國成為全球經濟第一大國,但今年56歲的他相信,在有生之年人民幣也不能取代美元,成為全球主要貨幣,未來20年主要是歐元和美元之爭。

人民幣恐難取代美元

克魯明指出,貨幣霸權往往是經濟霸權數十年後才能確立,就像美國早在1880年代已取代英國成為全球經濟第一大國,但美元延至1930年才稱霸。他指出,以古鑒今,中國現時實體國民生產佔美國一半水平,最快15年後可超越後者,問題是即使中國經濟增速較快,但市值不夠大,消費力遠遜日本,何況人民幣未自由兌換,取代美元,屬言之尚早。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今年3月高調提倡,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創立的特別提款權(SDR),取代美元作為新的國際儲備貨幣單位。克魯明反駁稱「行不通」,他狠批中國此舉只想打擊美元地位,掩飾過份將外儲投資於美債的錯失,非為全球利益着想,而SDR僅是一項會計手段、計入包括美元、歐元和英鎊等一籃子貨幣,中國要實踐的話,也可「照辦煮碗」自行組合。

料英、韓加率先復蘇

被問及全球經濟何時見底,克魯明重申,最壞時機已過,但仍往下走,現在僅跌幅放緩,部份政府的救市措施看似見效,但未夠力度。他補充,早年亞洲區不會跟歐美齊衰(decoupling)的說法已失靈,但相信不會帶領全球復蘇,反而預期英國、加拿大和南韓三國,最先走出金融海嘯的陰影。
他指出,經濟已見平穩的好消息,對美元就不是好消息,因美元在金融海嘯時屬避險工具,又指美國銀行業仍存問題,因業界通過壓力測試,也未能修補信貸差額。
無論如何,克魯明慨歎,新興國家在全球勢力平衡的發言權已提升,他指出,東盟十國與日、韓和中國擬議成立的亞洲外滙儲備基金,美國慣例會反對,但現時「企埋唔理」,他指出,該項基金不會幫助亞洲區內復蘇,但可提升應對金融危機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