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儲局調低經濟增長及就業率的預測,一反市場對美國經濟開始復蘇的期望,港股雖然連跌2日,但仍然維持在17000點樓上。近日美國公佈的零售銷售及新屋動工數據,都差過市場預期,同之前美國經濟企穩的憧憬,背道而馳,外圍因素這麼不明朗,港股暫時不作大調整,只因為有一堆隨時會走的資金撐着,自欺欺人罷了。
繼家電下鄉之後,國務院再撥出20億元人民幣,作家電「以舊換新」補貼,消費者只要交出舊家電,購買新家電的時候,就可以獲得高達10%的補貼,有不少朋友第一時間想起海爾電器(1169),問我買不買得過?
長遠發展有變數
海爾電器有內地最大型家電品牌生產商海爾集團撐腰,最值得留意的是,其開拓海外市場的決心及電器的品質。90年代初,海爾為了走出中國,向德國的家電市場挑戰,雖然當時已通過德國的安全認證,但客戶仍然不願意接受「中國貨」,然而海爾對自己的產品好有信心,所以提出做一個試驗,把海爾冰箱與德國冰箱放在一起,在沒有商標的情況下,讓客戶選擇,結果他們選擇了海爾的冰箱,還下了2萬台的定單。從此,海爾不僅在德國市場,勝過當地冰箱品牌,亦在其他海外市場,獲得不錯的成績,成為全球高端冰箱市場的領導者。
不過,今時不同往日,在金融海嘯下,面對這個大好的海外併購機會,集團卻表示缺乏能力整合收購兩種不同文化,所以把海外併購放在次要位置。此外,由於主席覺得白色家電行業的競爭,已不再在技術上,家電製造業的利潤,又變得越來越薄弱,於是集團決定打造新的商業模式,由製造業轉型為客戶提供服務及市場營銷業務,將大部份生產外判,此舉雖然可以降低生產成本,但增加了消費者對產品的疑慮。
不過,縱然長遠來說,集團有以上不明朗因素,幸而有國策支持,公司未來幾年的營業額,不但可望維持升勢,又可以開拓有近9億農民的農村市場。加上近日的「以舊換新」補貼政策,針對顧客範圍更廣,可以補足在家電下鄉中,未能受惠的城市人口。所以我相信,海爾股價會有一定的支持,如回落至0.90元,可考慮買入。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