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投資、投機、還是賭博,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有論者認為投資就是賭博,同樣有業餘和職業之分,職業的投資者會花時間鑽研不同層面的技術,藉以提高贏面;職業的投資者較會懂得控制風險和注碼,不會盲目過份自信,動不動就「晒冷」。
雖然,這個看法有點極端,並不容易為人接受,但亦不無道理,起碼會使人知道任何的投資都具不同程度的風險,沒有免費的午餐。
相反,有不少人自以為在理財投資,但卻不細心鑽研、不控制風險,賭博成份其實比「買馬仔」更高。
其實理財投資,和健康養生一樣,是生活一個重要部份,需要多留意培養。當然,人生無常,最懂養生的人未必可以最長壽,但不注重養生的,將來肯定要後悔。
銀行低息趕走存戶
記得在一個社區活動上,一位退了休的長者問我,現在是否入市的良機?
雖然我並非財務策劃師,但也有基本理財commonsense,我問她有否投資開股票,她回答說:「我一直沒有投資股票,因為風險高,我怕。」我問她難道覺得現在買股票風險比以前低嗎?她沒有直接回答:「我只覺得錢放在銀行沒有息收,很不值得。」
再問之下,始知道她也不用依靠利息收入來生活。於是,我跟她分析了一些風險和回報的問題。
雖然我並不盡同意她的說法,但她想現在首次入市,並不單是因為她覺得現在股市特別吸引,亦是因為現在揸現金並不吸引。事實上,很少人為意,其實揸現金都是一種投資,一個資產分配的決定。
投資要懂因勢制宜
在低通脹、甚至是通縮的環境下,揸現金當然是一項低風險的投資。但大家都知道,歐美各國全力印銀紙救市,或遲或早,全球高通脹(希望不是惡性)看來無可避免,不過,若經濟情況越差,通縮時間越長,印銀紙越多,將來通脹便越高,到時候,現金便越不值錢。
所以,一改傳統的看法,揸現金不再是毫無風險,甚至在往後的幾年,風險會越來越高。
可見風險的高低,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因勢制宜。或許,有一日,我們不再問投資其實是否賭博,而可能要問揸現金是否賭博?
黃元山
中大全球政經碩士課程兼任講師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