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港生意寶島力搶台企回歸

搶港生意
寶島力搶台企回歸

本港市場一直積極吸引內地及台灣企業來港上市,但隨着台灣最近取消台資企業在台上市的資金使用限制,台灣證交所董事長薛琦預期,未來將有更多在海外上市的台企回歸台灣掛牌。市場估計,這意味台企將來不一定來港上市,勢將影響港交所生意。
薛琦在台灣接受訪問時表示,現有65家台企在港上市,另有60家分佈在星馬泰及越南上市,主因是台灣以往限制有內地投資的台企,在台上市集資所得,用於內地的只能佔資產淨值四成,雖然後期放寬至六成,但中國經濟2000年後急促發展,台資在內地的投資規模有增無減,這種限制令到台企選擇到海外上市。

台交所:台資股可炒回歸

薛琦表示,台商只要在台灣及全球另一地方,設立地區營運總部,便沒有內地投資限制,此舉有助台企回台掛牌,特別是台資股在港受冷落,表現欠佳,部份市盈率低於平均水平。「如果一直受到委屈,回台掛牌更好,等於衣錦還鄉」。薛琦明白,台港經濟結構不同,台股有超過一半屬科技公司,香港投資者對這類股份不太熟悉,故影響投資意欲。
中國旺旺(151)率先在今年4月,以台灣預託證券方面在台掛牌,並連升9個交易日;另一台資巨騰國際(3336)的台灣預託證券將於下周一(25日)掛牌。薛琦打趣說,港股投資者可以炒作有機會回台掛牌的台資股,當是台灣概念股。去年9月至今,已有15間在海外上市的台企申請在台掛牌,利用預託證券方式最快成事。

周文耀:有競爭是好事

被問到台企以後是否毋須來港上市,直接影響港交所生意,他沒正面回答,回應說:「有競爭,有甚麼不好?」同場的港交所(388)行政總裁周文耀亦不以為然,指市場不應該有狹隘思想,很多香港上市公司在多個市場同步掛牌,最重要是交易所如何維持市場質素,有競爭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