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龍 - 邁克

一條龍 - 邁克

咦,李安不是學貫中西的嗎,怎麼會替自己的作品取一個這樣的中文名字?字正腔圓翻譯《TakingWoodstock》,恐怕不外《佔領胡士托》,市儈而活潑的香港嘴巴,吐出的大概是《攻陷胡士托》──內地網站分不清taking和making,一窩蜂《製造伍德斯托克》,反映的希望不是一般百姓的英文水準。導演親手掛上的《胡士托風波》不但沒有原題神韻,叫起來也不醒目,電影還沒有看到,搔不着癢處的直覺先來報到。
可能類似的藐嘴藐舌出現次數太頻密,令朋友以為我好叻,真是一場誤會。譬如先前《殊不簡單》公映,驚艷的黃偉文就傳來電郵,以恭喜閣下高中狀元的氣聲垂詢:「個名係唔係你譯㗎?」哎,我有那樣的急才,會不老早發展為輝煌的企業嗎,還獨自蹲在巴黎幹什麼?這兩天《Nine》在康城搞宣傳,甘生看了千嬌百媚的預告片(是「預告片」,不是「片花」)之後來考我,即場要我翻譯片名,連舞台原版也不曾看過的半桶水只得啞口無言。兵行險着音譯《奶》不是不可以,頭痛的是怎樣指導目標觀眾唸師奶的奶,不唸牛奶的奶。以片商一向的路數,我猜會圍繞《跳出九重天》打轉──總不成來個《戇九九》吧?那隻零零狗會把東施吠到甩肺的。
不熟行情的圈外人認為字幕翻譯員順手譯埋片名乃天經地義,其實那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部門──進到美容院,你會叫理髮師順便修指甲嗎?我最後一次提供一條龍服務,應該是《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