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陽同志,這不是你個人的問題,你有責任寫。……留給後人,是你應盡的歷史責任。」前國家新聞出版署署長杜導正披露,他和三名退休官員曾為中共中央前總書記趙紫陽秘密錄下自白。他認為,趙紫陽在六四事件上對得起國家、歷史和人民。是時候恢復趙紫陽的地位。中國組
現年86歲的杜導正,為即將出版的趙紫陽回憶錄中文版《改革歷程》作序時說,他當年和另外三名退休官員──中紀委副書記蕭洪達(05年去世)、《光明日報》總編輯姚錫華(今年3月去世),以及前國務院秘書長杜星垣(95歲),乃趙紫陽回憶錄的幕後策劃者。他們四人都是趙紫陽的老部下。但自六四後,他和趙紫陽的關係斷了兩年多,到1992年兩人才恢復往來。他建議趙紫陽作為當事人,應該把六四事件的全部過程,前因後果,總結一下經驗教訓,但「趙紫陽表示不想寫。」在他力陳下,趙紫陽終於答應了,「讓我們拉個提綱,我們問,他來答。」
「敢承擔歷史責任的偉人」
他們開始時想搞筆錄。後來杜導正去了廣州,把這件事告訴了前廣東省委書記林若,「林若很支持這件事,說他有最好的錄音機,連同磁帶一起給了我。我們就採用了口述錄音再整理的方法。」杜導正認為,趙紫陽在書裏詳細講述了六四事件的經過,「他的敍述,對於全面地把握事件真相,糾正種種誤傳、偏頗和歪曲,肯定是非常重要的。」在他看來,趙紫陽「不只是在大是大非關鍵時刻敢於承擔歷史責任的一位偉人,而且他的見解,他的思想,具有大思想家──至少是思想大家──的深度和水平。」
杜導正表示,趙紫陽的整個談話,顯示出根本主張上的許多重大變化,「他曾經幾次懇切地對我說:『老杜,你知道我過去也是很左的。現在我痛定思痛,改弦更張。』」杜稱,中外古今從無一個完人,趙紫陽絕不例外。雖然杜並不贊成趙紫陽的每一個觀點,「但他的想法見解背後都有血淚經驗的支撐,多是深思熟慮的結果。這本書只是原汁原味地和盤托出」,杜並說:「如何評價是讀者的事,是歷史的事。」
根本是政治改革沒跟上
杜導正指出,趙紫陽下台的根本原因,是因為中國政治體制改革沒跟上,「我們的改革一直在跛足前行。我們要學習趙紫陽和(中共已故總書記)胡耀邦,繼承他們的遺志,推動政治體制改革。」2005年趙紫陽去世時,中共中央以新華社公報形式對他作過幾句評價,說他在1989年春夏之交,犯有「嚴重錯誤」,不再提他「支持動亂分裂黨」的話了。這個提法的變化,從中共中央來說,是一種退讓。從中國當代史說,這自然也是一種進步。但與事實相比,實事求是地說,這個評價、結論是不行的。而且時至今日,又四年了,對趙紫陽的骨灰還未妥善安置。趙紫陽三個字至今在大陸媒體實際還在嚴行禁止之列。這些在歷史上說,當然是一概站不住腳的。不過正如(已故國家主席)劉少奇在文革中被打倒的時候呼喊的那句話:「好在歷史是人民寫的。」
杜導正小檔案
出生:1923年
籍貫:山西省定襄縣
簡歷:
‧1937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中共建政後,歷任新華社河北分社社長、廣東分社社長等職務
‧文革後,歷任新華總社黨組成員兼國內部主任、《光明日報》總編輯、新聞出版署署長
‧現任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炎黃春秋》雜誌社社長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